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残杀》:美国神话的颠覆和解构

发布时间:2017-12-26 22:03

  本文关键词:《残杀》:美国神话的颠覆和解构 出处:《外国语文》2015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残杀》 美国神话 困境 颠覆 解构


【摘要】:《残杀》是美国新新闻主义的开山之作。基于对一宗多人凶杀案的深入跟踪调查,作品描写了良知丧失、犯罪猖獗梦魇般的美国生活,有鲜明的社会批判性。文章从作品的社会主题入手,对《残杀》进行解读,认为作品在两个方面展现了当代美国社会普遍存在的困境,由于即美国梦的困境和司法体制的困境。这两方面的深入调查和描写,作品在很大程度上颠覆和结构了美国的民主神话。
[Abstract]:"Killings" is the opening of the new American journalism. Based on an in-depth investigation of a multiplayer murder case, his works describe the loss of conscience, the rampant nightmare of the American life, and a distinct social criticality. Starting from the social theme of the works, the article interprets "killing". It believes that the works show the dilemma of the contemporary American society in two aspects, namely the dilemma of the American dream and the predicament of the judicial system. The two aspects of the in-depth investigation and description, to a large extent, the works subvert and structure the American myth of democracy.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美国后现代小说研究”(10XWW006)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712.074
【正文快照】: 杜鲁门·卡波蒂(Truman Capote,1924-1984)的《残杀》In Cold Blood,1966.又译《冷血》㖞的出版在美国当代文坛曾轰动一时,引发了小说创作方向的争论。《残杀》在一定程度上确立了颇有争议但却很受欢迎的新新闻主义作为一种文学式样的文学地位。新新闻主义是新闻文体和小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菊花;;爱的缺失,人生的失败——论《所罗门之歌》中的派拉特·戴德[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梁婷;;《最蓝的眼睛》之佩科拉悲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9期

3 张银霞;;《所罗门之歌》中奶娃的成长和两性关系探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0期

4 李冬鹏;;从《所罗门之歌》的题头看黑人文化传统的重建[J];长城;2011年10期

5 张志华;;试论托尼·莫里森的文学创作特色[J];长城;2012年06期

6 王雅娴;;《最蓝的眼睛》中的荒谬存在与自我追寻[J];长城;2012年06期

7 陈晨;;论托尼·莫里森《最蓝的眼睛》中的黑人身份认同[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年03期

8 肖霞;莫里森的小说和现代悲剧精神[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任晓兰;曾竹青;;解读《秀拉》的喻指意象[J];湘南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10 吴文权;;失衡的社会 扭曲的心灵——《最蓝的眼睛》之生态学解读[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朱振武;福克纳小说创作的心理美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2 朱小琳;回归与超越[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孙燕;后现代主义与反阐释理论[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4 刘丹凌;苏珊·桑塔格新感受力美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修树新;托妮·莫里森小说的文学伦理学批评[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张宏薇;托妮·莫里森宗教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陈娜;诺曼·梅勒战争小说文化心理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晓辉;“美国公众的良心”[D];湘潭大学;2010年

2 朱芮萱;盲从·反叛·回归[D];江南大学;2010年

3 孟思聪;从情感视角对《柏油孩子》中男女主人公文化身份困境的解读[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金;寻找自我[D];暨南大学;2011年

5 熊浩;托妮·莫里森“历史三部曲”中的民俗意象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谢云霞;论苏珊·桑塔格的“形式美学”思想[D];内蒙古大学;2011年

7 赵雪;迷失与探索[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8 卢志良;论诺曼·梅勒的反正统情结[D];海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何福清;论《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荒诞主题[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胡艺丹;“双重意识”下的身份危机[D];江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390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3390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7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