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认知语言学视域下英国诗人雪莱诗歌评析

发布时间:2017-12-28 06:35

  本文关键词:认知语言学视域下英国诗人雪莱诗歌评析 出处:《语文建设》2015年1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雪莱 象征主义 文学传统 认知诗学


【摘要】:雪莱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之一,文学传统与浪漫主义文学是雪莱的象征主义诗歌的灵感来源,雪莱从中充分挖掘与象征有关的概念来填充自己的诗歌作品,成为独树一帜的象征主义大师。本文笔者基于认知语言学与诗学概念理论,充分挖掘雪莱诗歌作品的深层内涵,为相关文学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Abstract]:Shelley is one of the English Romantic poets. Literature tradition and romantic literature are the inspiration sources of Shelley's symbolism poetry. Shelley fully excavates the concepts related to symbols to fill his poetry works and become a unique symbolist master. The author, based on the conceptual theory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d poetics, fully excavated the deep connotation of Shelley's poetry, and provided a reference for the study of related literary theories.
【作者单位】: 贵州师范学院;
【分类号】:I561.072
【正文快照】: 引言英国著名的现代诗人雪莱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有天赋的抒情诗人之一,尤其喜欢标新立异,追逐时代的文学潮流,是独树一帜的象征主义大师。雪莱是一个柏拉图主义者,也是一个伟大的理想主义者。他的诗歌最突出的特点是它的纯粹的美,尤其是在他的诗歌的抒情方面。但是同时他对于传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辉;;说话人视角下善意谎言的语用分析[J];语文建设;2012年24期

2 潘涌;;积极语用:从接受本位到表达本位[J];语文建设;2014年04期

3 曾屹君;;诗歌《西风颂》的文学文体解析[J];语文建设;2015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红;;浅论《红楼梦》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2 林晓纯;;商务信函中英语模糊语言的语用翻译策略[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3 胡健;试论模糊语义的特征[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4 李萍,郑树棠;中英模糊限制语语用功能探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5 周方珠;;论元散曲翻译中的模糊再现[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褚雅芸;;《红楼梦》中模糊修辞的运用及两种英译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7 秦勃;;谈翻译中模糊对等的必要性[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8 陈亚琼;;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中的应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朱海燕;;探析《老人与海》中文学语言的模糊性[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10 王永忠,潘安;汉语成语中数字模糊性的理解及其行文翻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琛;;简析英语模糊语言的语用价值[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项秀珍;;外交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人际意义——以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为例[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邹玉婷;;文学作品中的模糊语言及其翻译策略[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4 夏远利;;法律语言中词语的模糊语义现象及其翻译原则[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5 朱国廷;;试论模糊学在高考作文判卷中的价值与应用[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6 胡敏;;词义模糊与教学(英文)[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黄菊;;法语广告语言中的模糊现象及其语用功能探析[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胡伟丽;;从《红楼梦》译本看模糊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李月菊;;The Communicative Functions of Fuzzy Terms in Business Writing[A];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的中国视角——第四届中国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闫琳琳;;模糊综合评判法在翻译质量评估中的应用——以《卡拉维拉县的跳蛙》为例[A];第十四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春秀;现代俄语同义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施佳胜;经典 阐释 翻译——《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冯军;论外宣翻译中语义与风格的趋同及筛选机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张爱珍;模糊语义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熊德米;基于语言对比的英汉现行法律语言互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可兴;生成性体育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颖;汉语矛盾格的多维观照[D];安徽大学;2011年

8 许焕荣;基于投射的隐喻篇章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9 窦卫霖;中美官方话语的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田小勇;文学翻译模糊取向之数字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建林;基于语料库的国际英语学习者书面语中使用模糊限制语的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骆忠武;外交歧义:特点及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代秋亚;英语幽默中的语用模糊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慧宇;英语面试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肖遥遥;中文手机短信语言模糊性的语用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房芳;标记性:《血色浪漫》中玩笑话语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江媛;二语习得论文英语摘要中遁言使用对比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汪玲玲;包含数目词的汉语四字格成语语义模糊性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张雪丽;洪洞方言“X+人”式使感形容词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郑媛馨;英语模糊限制语的分类及其在《服务贸易总协定》中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潘涌;;积极语用:21世纪中国母语教育新观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潘涌;;母语教育:以独立评论造就现代公民[J];南京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3 潘涌;张雪;;论积极语用教学观:释放表达力[J];课程.教材.教法;2013年11期

4 辛菊;试论谎言符号的语用价值[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钱冠连;言语功能假信息——兼论Grice“合作原则”的拯救[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87年05期

6 刘智慧;;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语言学视角下《西风颂》的浪漫主义赏析[J];语文建设;2012年1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义华;;雪莱诗歌和道德关系研究[J];外国文学研究;2008年01期

2 王梦景;吴格非;;以“雪莱”之名——论罗伯特·勃朗宁诗歌理念的传达[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3 孙相阳;朱玲琳;;雪莱与穆旦后期诗歌“智慧”抒写的比较[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刘闽英;;论雪莱《爱的哲学》中的根隐喻[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朱燕秋;;雪莱及其创作解析[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6 黄翔;;雪莱诗歌的主题特色[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年05期

7 张剑;;从政治诗学到多元批评:新中国60年雪莱诗歌研究的考察与分析[J];外国语文;2011年04期

8 杨熙龄;;"社会主义的急先锋"——诗人雪莱的政论和哲学著作[J];读书;1981年08期

9 江枫;译诗,应该力求形神皆似——《雪莱诗选》译后追记[J];外国文学研究;1982年02期

10 刘禹宪;试谈雪莱及其“西风颂”[J];九江师专学报;1983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倪正芳;雪莱的“印象中国”[N];中华读书报;2014年

2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樽 实习生 王苏蓉;冬天来了 春天还会远吗[N];深圳特区报;2012年

3 杨正润;无私的?不道德的?疯狂的?[N];中华读书报;2002年

4 徐鲁;雪莱的金子之心[N];中华读书报;2002年

5 屠岸;拜谒济慈墓和济慈、雪莱纪念馆[N];中华读书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王胡;西蒙·阿米塔奇获济慈-雪莱奖[N];中华读书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王胡;佛教徒诗人获济慈——雪莱奖[N];中华读书报;2009年

8 杨正润;故事比赛与现代普罗米修斯[N];中华读书报;2002年

9 徐鲁;近看文化罗马[N];中华读书报;2002年

10 记者 褚国飞;马里兰大学开通“雪莱—戈德温档案”网站[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利平;雪莱的道德思想及其艺术体现[D];湘潭大学;2005年

2 朱燕秋;边缘情境对雪莱及其作品的影响[D];贵州大学;2006年

3 赵军涛;雪莱与圣经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4 寿桔丹;雪莱美学思想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5 王小琨;论雪莱《伊斯兰起义》中的东方书写[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翁翎;雪莱《麦布女王》中科学元素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7 张洪斌;雪莱诗歌中的自然意象研究[D];宁波大学;2010年

8 闫红梅;风与竖琴的谐音——论雪莱作品中的影响与独创观[D];河北大学;2001年

9 郭丽颖;柏拉图主义对雪莱作品的影响[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10 麻冰野;雪莱诗歌中通感隐喻的认知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449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3449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0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