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视阈下对《静静的顿河》的屏幕化解读
本文关键词:权力视阈下对《静静的顿河》的屏幕化解读 出处:《俄罗斯文艺》2015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是苏联文学史中独特的文学现象,电影是解读作品的一种方式,《静静的顿河》曾经三次被改编成电影,通过改编这一社会文化实践,可以一窥苏联时代的文艺状况,印证电影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
[Abstract]:Sholokhov's "quiet don" is a unique literary phenomenon in the history of Russian literature, the film is a way to interpret the works, "quiet don" three times have been adapted into films, through the adaptation of the social cultural practice, you can get a glimpse of the Soviet era, confirm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film and society.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佳木斯大学重点项目《俄罗斯文学经典的电影改编状况研究》(编号2014WZD09)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I512.074
【正文快照】: The Film Interpretation of"And Quiet Flows the Do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wer肖洛霍夫在苏联文学史中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是官方意识形态的拥护者,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但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艺术创作最高准则的苏联时代,他的代表作品《静静的顿河》自发表之日起便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杜芳,王松岩;从影视本体研究看文学与影视联姻的必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姜艳;;浅析二战后苏联战争片的美学历程[J];电影评介;2009年12期
3 苗元华;;从《母亲》看普多夫金电影的现实主义精神[J];俄罗斯文艺;2011年01期
4 姚汝勇;杨玉霞;;唯命是从:三四十年代“苏联电影”考察[J];电影文学;2014年09期
5 杜芳;李敬巍;王松岩;;管窥影视剧艺术文化含量提升之途径[J];文化学刊;2010年02期
6 姜艳;;苏联电影文学特性微探[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1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侯微;战争电影与国家认同[D];复旦大学;2009年
2 陈婷;影像的历史书写[D];复旦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安超;历史记忆与影像书写[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2 黄友丽;俄语电影对白汉译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3 刘笑;传播学视野下的鲁迅与电影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4 闫肃;苏联电影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毓榛;《静静的顿河》手稿之谜[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1年01期
2 张捷;;《静静的顿河》的版本[J];外国文学动态;2001年03期
3 何云波,刘亚丁;《静静的顿河》的多重话语[J];外国文学评论;2002年04期
4 谢f ;良心就是上帝——剖析《静静的顿河》中的人道主义精神[J];俄罗斯文艺;2003年06期
5 谢f ;主体性,有限的存在——《静静的顿河》现代悲剧意味的阐释[J];名作欣赏;2003年08期
6 尚显成,陈道斌;《静静的顿河》中人物的“心灵运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09期
7 夏益群;简论《静静的顿河》艺术时空表现的继承性[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8 王一玫;《静静的顿河》的冲突艺术美[J];理论界;2005年04期
9 傅星寰;;李斯特尼次基的“执著”与幻灭——《静静的顿河》意识形态价值辨析[J];俄罗斯文艺;2006年02期
10 张中锋;;试论《静静的顿河》创作中的非理性主义特征[J];国外文学;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傅星寰;;政治中人的“异化”——珂塞沃伊形象解析[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刘亚丁;《静静的顿河》令人深思[N];文艺报;2007年
2 刘亚丁;《静静的顿河》手稿的寻找过程[N];中华读书报;2002年
3 深圳商报记者 张贺敏 实习生 刘慧;全国作家踊跃“报题”写深圳[N];深圳商报;2006年
4 ;乱红飞过秋千去[N];文学报;2011年
5 范典(书评人);看王蒙如何演讲[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黄晓丽;《静静的顿河》在当代中国的接受研究(1949-2008)[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闵洁;由现代意识解读《静静的顿河》的悲剧性[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包佳佳;比较文学视野中的《静静的顿河》与《茫茫的草原》[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4 曹海艳;论《静静的顿河》中的女性形象[D];黑龙江大学;2008年
5 康乐;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的艺术修辞特色[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6 罗浩;论《静静的顿河》中的动物形象[D];中南大学;2012年
7 李慧;论《静静的顿河》的生态意识[D];中南大学;2007年
8 蔡珍;《静静的顿河》和《红高粱家族》的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14年
9 卢文青;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成语使用[D];南京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450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345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