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绿色帷幕及其它故事》中人物变态心理解读

发布时间:2018-01-01 22:13

  本文关键词:《绿色帷幕及其它故事》中人物变态心理解读 出处:《山西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尤多拉·韦尔蒂 畸零人 变态心理


【摘要】:作为一名杰出的美国南方女作家,尤多拉·韦尔蒂主要以其短篇小说著称。《绿色帷幕及其它故事》是韦尔蒂的第一部小说集,亦是其成名作。韦尔蒂的小说主要以美国南方的历史和社会为背景,不仅发掘生活的底蕴,而且探索人性的奥秘。她更多着眼于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探寻以及对人物现实心理的解读。在《绿色帷幕及其它故事》中,韦尔蒂用细腻的笔调将美国经济变革和经济萧条下“南方畸零人”怪诞而扭曲的内心世界刻画地淋漓尽致。可以说这部小说高度浓缩了韦尔蒂短篇小说的写作特色,同时也突出体现了韦尔蒂笔下畸形人物的变态心理。 本文试图通过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来对比、印证、阐释韦尔蒂作品中的“畸零人”形象。论文共分为以下五部分: 第一章为绪论部分,首先提出了本论文研究的问题,即:尤多拉·韦尔蒂小说的变态心理学特征;其次简要介绍了作者韦尔蒂生平及其作品《绿色帷幕及其它故事》,以及国内外学者对韦尔蒂作品,尤其是《绿色帷幕及其它故事》研究现状的综述,同时指明研究目的及主要研究方法。 第二章是对变态心理学相关理论的概述。本章主要介绍了变态心理学的涵义,分类及主要特征,同时指出应用变态心理学分析“畸零人”文学形象的可能性,以及韦尔蒂切入变态心理的内在动因。 第三章主要从变态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绿色帷幕及其它故事》中“畸零人”形象。本章试图将变态心理学与小说中典型的畸形人物联系起来,对男女主人公在重压下产生的各种心理障碍,其行为表现及内在原因进行详细分析。 第四章分析了韦尔蒂表现“南方畸零人”变态心理所采用的独特有效的文学技巧,主要包括场景的选择,自然环境的烘托以及象征手法的运用。通过将其创作技巧与小说变态人物刻画的完美结合,韦尔蒂精准地再现了变态人物的变态世界。 第五章为结论部分,总结论文第三、四部分,同时指出本论文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总之,《绿色帷幕及其它故事》中的很多故事都展示了心理变态的“畸零人”的悲剧:人的安全感遭到威胁,人的心理防御机制遭到破坏,人的自我价值无法实现,从而造成一系列的心理结构紊乱、倒错、倾斜,轻则神经衰弱,重则精神分裂。所以,在美国南方“畸零人”群像中,韦尔蒂笔下的密西西比人形象鲜明、独树一帜,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Abstract]:As an outstanding southern American writer Eudora Welty, mainly in the short story. For a curtain of green and other stories "is Welty's first novel, is also famous for its Welty's novels mainly in the southern United States history and social background, not only explore the details of the life, and explore the mystery of humanity. She focuses more on interpretation to explore the inner world of characters and the reality of psychological characters. In" green curtain and other stories ", Welty with exquisite style will change and American economic recession" southern people extremely zero grotesque and distorted "inner world to depict the most incisive. This novel can be highly concentrated the writing style of Welty's short stories, also highlighted the abnormal psychology under the pen of Welty deformity of character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contrast, through the study of abnormal psychology which explain the works of Welty's "marginal" image. The thesis consists of five parts as follows:
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introduction part, firstly put forward the research problem of this paper, namely: the abnormal psychology in Eudora Welty's novels; followed by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author Welty's life and works of "green curtain and other stories", as well as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on the works of Welty, especially the "review of a curtain of green and other story situation, at the same time specify the research purpose and main research methods.
The second chapter is an overview of relevant theories of psychology. This chapt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meaning of abnormal psychology, classification and main characteristics,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possibility of the application of abnormal psychology analysis "marginal" literary image, and Welty cut the internal cause of abnormal psychology.
The third chapter main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bnormal psychology "curtain of green and other stories" "marginal" image. This chapter tries to abnormal psychology with the novel typical grotesque characters linked to various psychological disorders and heroine produced under pressure, and the internal reasons for its behavior is analyzed in detail.
The fourth chapter analyzes Welty "the southern marginal" abnormal psychology the unique literary techniques, mainly including scene selection, contrast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the use of symbolism. The perfect combination of the writing technique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ovel metamorphosis accurately reproduces the metamorphosis, Welty figures metamorphosis of the world.
The fifth chapter is the conclusion part, summarizes the third, fourth part of the thesis, and points out the academic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this paper.
In a word, "a lot of stories and other stories" in the green curtain have demonstrated a psychopathic "marginal" Tragedy: People's sense of safety is threatened, the psychological defense mechanism of human destruction, people's self value can not be achieved, resulting in a series of psychological disorders, perversion, tilt, light neurasthenia, severe schizophrenia. So, in the south of the United States "marginal" images in Welty's Mississippi vivid, become an independent school, we should savor.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712.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楚子;朱光潜先生的心理学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2 ;朱光潜的一生著译[J];文艺理论研究;1986年03期

3 涛;《朱光潜全集》出版暨设立朱光潜奖学金[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5期

4 K·哈斯;何东亮;许梦虞;;《变态心理学》简介[J];外国心理学;1982年04期

5 ;对变态心理学的理解[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8年19期

6 陈仲庚;变态心理学历史发展的四次变更[J];心理科学;1983年05期

7 王晔;;用变态心理学的观点看临床精神症状[J];中国民康医学;2006年11期

8 刘燕吉;;朱光潜与心理学[J];大众心理学;2008年02期

9 赵莉如;;西方心理学传入中国及其发展[J];心理学探新;1992年02期

10 卢睿蓉;;迷惘、顿悟、解困——论韦尔蒂畸零人小说的叙事模式[J];兰州学刊;2009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毛力;;异化灵魂的多重变奏——尤多拉·韦尔蒂笔下“畸零人”的心理世界[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陈仲庚;;西方变态心理学历史发展的四次变更[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下)[C];1981年

3 张岩;;A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Motivational Factors in Classroom Instruction[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4 佟子林;辛芳芳;;关注情绪障碍 应对自杀行为[A];第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身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赵莉如;;中国最早的心理学杂志[A];心理学动态(专集)——中国现代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C];1990年

6 赵莉如;;中国第一个心理学系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主要高等学校的心理学系[A];心理学动态(专集)——中国现代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C];1990年

7 邱林林;;The Analysis of Mary's Development in The Secret Gard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roaden-and-Build Theory[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8 Jose Eos R.Trinidad;;Space,Time,Continuum:Making Intangible Traditions More Tangible[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文化传承、创新、发展:青年的责任与行动”学生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9 李英霞;杨彤;彭玲;卜文娟;李文辉;;医院图书资源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A];2011年全国医院情报图书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刘长敏;宋广文;;中国人病态心理浅议[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测量与评价研究所 郑芳芳;解读百态生活中的真实变态[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于宓;C.S.I.催生刑侦热[N];经济参考报;2005年

3 苏娅;王学泰:读诗抵抗尘俗[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4 周珍;音乐治疗:发展前景看好[N];中国文化报;2007年

5 吴洪涛;矫治人格障碍[N];大众科技报;2002年

6 英国特约撰稿人 顾远;大家都有病 人人都有用[N];东方早报;2011年

7 许意;《犯罪现场调查》聚焦警察文化[N];中国妇女报;2005年

8 杨津广;选择什么样的心理医生[N];健康报;2001年

9 高峰强;名人力作 翻译精品[N];吉林日报;2005年

10 崔丽娟;以人为本 新作与经典并重[N];中华读书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平坦;“南方女性神话”的现代解构[D];吉林大学;2010年

2 刘启君;汤姆·沃尔夫小说世界中权力格局变迁下的个人地位追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邓天中;空间视阈下的海明威老年角色[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徐彬;劳伦斯·达雷尔《亚历山大四重奏》中的自我嬗变[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陈英;毁灭、建构与超越:苏珊·桑塔格虚构作品中死亡疾病主题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邓琳娜;生命的体验 自我的超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7 胡小冬;从暴力到宽容:欧茨的超越观[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陈夜雨;诺曼·梅勒:美国当代文学的思想苦寻者[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9 徐明莺;艾丽丝·默多克小说中女性自我身份的解构与重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10 吴柏祥;《纽约时报》与《光明日报》英雄报道与跨文化身份认同的建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俊卿;《绿色帷幕及其它故事》中人物变态心理解读[D];山西大学;2013年

2 雷梦婷;尤多拉·韦尔蒂《绿色的帷幕及其他故事》的萨特式自我追寻[D];中南大学;2012年

3 翟月;心理学魅力[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梁俊瑜;带着面具的男人[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程红波;中西人格的跨文化比较研究[D];宁波大学;2009年

6 韩乐猛;性格造成悲剧的命运—苔丝与梅季对比分析[D];长春理工大学;2012年

7 杨珊;论韦尔蒂对“南方家庭罗曼司”的解构及其和谐探求[D];兰州大学;2008年

8 刘娜娜;叙事身份[D];复旦大学;2012年

9 胡庆芳;对《道连·格雷的画像》的心理分析解读[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10 陈光;战争经历的真实再现[D];河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664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3664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5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