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时空的奇迹——《所有那些我们看不见的光》主题分析
本文关键词: 时空 奇迹 广播 无线电 信息 出处:《时代文学(下半月)》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安东尼·道尔的长篇小说《所有那些我们看不见的光》是一本国际畅销书,目前入围2014届国家图书奖。小说从全新的角度为读者展现了二战这段熟悉的历史,让读者看到了广播和无线电在二战发挥的巨大作用。本文从分析小说的主题入手,结合文内研究和文外解读,深入挖掘"看不见的光"蕴含的深刻内涵,指出小说体现了道尔对时空、信息和科学奇迹的思考。
[Abstract]:Anthony Doyle's novel, all the Light that we can't see, is an international bestseller. Currently shortlisted for the 2014 National Book Awards, the novel offers readers a new perspective on the familiar history of World War II. This paper begins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theme of the novel, combines the research in the text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utside the text, and deeply excavates the profound connotation of "the invisible light".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Doyle's thoughts on space time, information and scientific miracles are reflected in the novel.
【作者单位】: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分类号】:I712.074
【正文快照】: 安东尼·道尔(Anthony Doerr,1973-)是美国当代小说家。他曾多次赢得多种文学奖项,如罗马奖、手推车奖、欧亨利奖、故事奖、纽约公立图书馆幼狮文学奖等,享有很高的声誉。2007年他还被英国的文学杂志GRANTA评为最佳青年作家。《所有那些我们看不见的光》是道尔花了十年的心血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文利;;二战中广播在社会动员方面的作用浅析[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年08期
2 王旭东;;时空、信息、熵、环境和全球化——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研究的跨学科思考[J];山东社会科学;2010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杨剑;;现代战争中信息传播的几个特点——从两次战争中的宣传战舆论战谈起[J];今传媒;2009年10期
2 白生良;;东方反法西斯战场上的媒介主角——论“二战视野”下的延安新华广播电台[J];东南传播;2009年12期
3 姚宝权;唐芬艳;;二战中的广播舆论战[J];青年记者;2006年2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孟琦;二战时期英国对美国的媒体外交[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2 章绍甫;农村集体行动中的说服性传播[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锏;;2002年美国国家图书奖揭晓[J];外国文学动态;2003年01期
2 郭英剑;;“最”、“新”、“奇”——2012年“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奖作品述评[J];博览群书;2013年01期
3 水川;第一届国家图书奖揭晓[J];外国文学评论;1994年02期
4 赵丽萍;;战争之烟,灵魂之树——2007年美国国家图书奖小说奖获奖作品《烟树》及作者[J];译林;2008年03期
5 邹海仑;;2001年美国国家图书奖公布[J];外国文学动态;2002年01期
6 董旋;我校推出的《江南理景艺术》一书荣获国家图书奖[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邹咏梅;;理查德·鲍尔斯获2006年美国国家图书奖小说奖[J];外国文学动态;2007年02期
8 周昕;;从第58届美国国家图书奖看美国的读书热点[J];外国文学研究;2007年06期
9 刘立平;;诗人沃尔德罗普获2009年度美国国家图书奖[J];外国文学动态;2010年01期
10 郭英剑;;少数族裔者的天地——2011年“美国国家图书奖”综述[J];博览群书;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陈家琪;;老话重提:历史的方向性问题[A];“西文知识论”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向熹著作获国家图书奖[A];诗经研究丛刊(第七辑)[C];2004年
3 巢峰;徐庆凯;;《辞海》的质量保障体系[A];中国辞书论集1999[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坤宁;十年耕耘 铸就辉煌[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2 见习记者 彭致;2007美国国家图书奖揭晓[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3 景褒;本市9种图书获国家图书奖[N];北京日报;2003年
4 记者 丁杨;修订规则 新意迭出 第六届国家图书奖开评[N];中华读书报;2003年
5 康慨;斯蒂芬·金该不该得国家图书奖?[N];中华读书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胡兆燕;国家图书奖:时代的文明见证[N];中国财经报;2004年
7 早报记者 石剑峰;“朋克教母”获美国国家图书奖[N];东方早报;2010年
8 记者 丰捷;第五届国家图书奖颁奖[N];光明日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肖谦;《中国水力发电工程》获国家图书奖[N];中国电力报;2002年
10 杨牧之(作者为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十年耕耘 硕果累累[N];光明日报;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钟鑫;消费社会中的死亡恐惧[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2 赵建超;论《等待》的主题[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晓波;消费社会的白色噪音[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张圣妮;论格罗利亚·内勒小说《林顿山》和《戴妈妈》中的身份寻求主题[D];华侨大学;2008年
5 杨娜;经历·记忆·叙述[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卫林;荒诞与异化:哈金《等待》和《自由生活》的存在主义主题探析[D];广东商学院;2011年
7 李丽;对《漂浮的歌剧》中黑色幽默的解读[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4467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446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