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汉文小说《大东世语》的汉风呈现
本文关键词: 《大东世语》 日本 平安朝 汉风 出处:《华文文学》2015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大东世语》是日本汉文小说的代表作品,主要辑录了平安、镰仓两朝的人物轶事,天皇是其人物形象系列中描写较多的一组群像。通过这组群像,作者突出展现了日本平安时代汉风盛行的图景,他们崇尚汉学、热衷汉诗文创作以及与中国有关的各种艺术形式及文化。这一风气也直接影响到了朝廷的人才选拔和任用。作者在描写中,少有涉及日本在政治、宗教等领域向中国学习并取得巨大成就的方面。究其原因,既与作者设定的"情协令旨"、"言中韶音"的审美标准有关,也与日本进入平安朝后期,天皇多成傀儡,除了醉心文艺,没有更多可以施展能力的舞台有关。
[Abstract]:Dadongshi is a representative work of Japanese novels in Chinese, which mainly contains anecdotes of characters in Ping'an and Kamakura dynasties. The Emperor is a group of images described in his series of characters. The author highlights a picture of the prevalence of Han style in the peaceful era of Japan and advocates Sinology. The enthusiasm for the creation of Han poetry and the various artistic forms and cultures related to China has also directly affected the selection and appointment of talents in the imperial court. In the author's description, there is little reference to Japanese politics. Religion and other fields learn from China and have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The reason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aesthetic standard of the "emotion association order" and "Shio Yin" set by the author, but also related to the Japanese entering the later period of Ping'an Dynasty. The emperor has become a puppet, except for literature and art, there is no more can play the stage of ability.
【作者单位】: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分类号】:I313.074
【正文快照】: 日本汉文小说《大东世语》是日本江户(1600-1868)时代中期著名儒学家兼汉诗文泰斗服部南郭(1683-1759)的代表作品,约成书于正德三年(1713),刊行于宽延三年(1750),主要辑录了日本平安(794-1192)、镰仓(1192-1333)两朝的人物轶事。在体例上,《大东世语》仿照我国六朝轶事小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彭新勇;;津田左右吉的中国观[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5年02期
2 曹瑞涛;;血色的工作——从《后来的事》看明治时代的生活困境[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3 邢宁;;伏尔泰的日本观[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4 何娟;;比较文学视域下的越南汉文小说《传奇漫录》[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4年03期
5 李雨桐;;浅析近代日本水彩[J];神州;2014年17期
6 张小玲;;“暴力”的意义——以《奇鸟行状录》和《檀香刑》为中心[J];东北亚外语研究;2014年04期
7 张波;;刍议构建幕藩体制的基本要素[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8 王秋彬;;权力转移与东亚国际体系变革——19世纪末日本崛起与21世纪初中国崛起之比较[J];学习与探索;2014年09期
9 张建宇;;「大化の改新」はなかった——『日本f鴠\0』、「乙巳のY 」、「改新の奣」への疑UOを中心に[J];智富时代;2015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陈劲松;“闹热”及其背后的“冷清”[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2 吴限;日本明治时期右翼的思想与行动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3 王重阳;西方海洋文明对中日两国文化发展的冲击与影响:文化意识的观点[D];厦门大学;2014年
4 张冬阳;赖山阳的汉学与史学[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爽;明治时期日本汉文学家依田学海与中国[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2 杜明佳;《好色一代男》与日本元禄时代町人阶层的价值取向[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3年
3 吕春丽;方寸之间—中日生肖邮票设计特征的异同性分析[D];郑州轻工业学院;2013年
4 秦杨;日本明治初期的“征韩论”及其影响[D];渤海大学;2014年
5 王澜凯;国外山地城市空间形态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6 戴婷婷;中日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比较研究[D];扬州大学;2014年
7 侯婧怡;论中国古典文学及其衍生作品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的作用[D];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
8 卢梦楠;日语中的人名用汉字[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9 邓琳媛;《娇红记》传播研究[D];暨南大学;2014年
10 陈方明;第一次石油危机前后日本的中东政策研究(1967-1979)[D];苏州科技学院;201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师潇雅;;李大东和他的科研之路[J];中国科技奖励;2006年10期
2 鲁大东;;鲁大东[J];中国书画;2013年12期
3 陈鸿;;大东歌[J];鸭绿江(下半月版);2007年09期
4 徐振阳;;如画大东[J];鸭绿江(下半月版);2007年09期
5 李滨虹;;“大东精神”与“大东人”的文化自觉[J];沈阳干部学刊;2006年02期
6 金哲;;澎湃驰翔绘大东[J];鸭绿江(下半月版);2007年09期
7 姜东旭;;托起大东的明天[J];鸭绿江(下半月版);2007年09期
8 董晓钰;;回报大东[J];鸭绿江(下半月版);2007年09期
9 丰秀清;;腾飞吧,大东![J];鸭绿江(下半月版);2007年09期
10 崔敏;;变化中的大东[J];鸭绿江(下半月版);2007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宁志光[A];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大典[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燕飚 李亚馨;中信大东裁员近九成英国大东料将退出中国市场[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2 ;魅力大东[N];辽宁日报;2006年
3 刘新华;大东颓势输在投资战略[N];通信产业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常思哲;四条措施打造“生态大东”[N];沈阳日报;2008年
5 沈忠华 陆智国;大东搬迁:老企业的新生[N];镇江日报;2009年
6 记者 赵国清 通讯员 佟彦慧;大东投3.8亿 修路架桥建广场[N];沈阳日报;2010年
7 ;大东电报局豪赌互联网吞苦果[N];人民邮电;2003年
8 晓镜;大东电报局撤出美国[N];人民邮电;2003年
9 记者 钱华明 通讯员 沈忠华;凤凰涅i,
本文编号:14525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452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