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川端康成《古都》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
本文关键词: 川端康成 《古都》 小说写作 文学叙事 日本著名作家 人情冷暖 市川昆 写作手法 诺贝尔文学奖 生活水平 出处:《电影评介》2015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1962年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发表了中篇小说《古都》,是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三部作品之一。川端康成文章独具特色,尤为擅长揭露人性的丑与恶,《古都》这部小说延续作者前期的笔调,用叙事的方式完成了一部传统意义上的小说。虽然小说采用的是叙事方式,但是平实的写作手法成功地描绘出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们生活水平的巨大差距和社会的人情冷暖。[1]一、《古都》文学叙事和电影叙事的差别(一)文学叙事小说名字虽然是《古都》,讲述的却是一对孪生
[Abstract]:In 1962, Kawabata Yasunari, a famous Japanese writer, published his novella Ancient Capital, which is one of his three works that won the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Especially good at exposing the ugliness and evil of human nature, the novel "Ancient Capital" continues the author's earlier style of writing and completes a novel in the traditional sense by means of narration, although the novel adopts a narrative style. However, the plain writing techniques have succeeded in depicting the huge gap between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under the capitalist system and the cold and warm social feelings. [1] the difference between literary narration and film narration in Ancient Capital (1) the name of literary narrative novel. Although it's the Old Capital, it's about twins.
【作者单位】: 四川文理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
【分类号】:J905;I313.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李南;;紫花地丁的隐喻——从精神分析的角度解读川端康成的《古都》[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马波;;从《古都》看川端康成的京都情结[J];黑龙江史志;2013年15期
3 唐新艳;;从小说文本到电影改编——以川端康成的《古都》为例[J];名作欣赏;2014年30期
4 王昕;;论川端康成小说的文化艺术美及影响[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5 马骏;;2010年度日本文学研究综述[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1年01期
6 李芯;;川端康成《古都》中自然美探索[J];山东工业技术;2013年1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阳雯;;千重子与苗子——《古都》里的镜像人生[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3期
2 刘建戈;;论川端康成《雪国》中的人物语言风格[J];芒种;2013年12期
3 姜萌;;谈中日文学之间的关系[J];青年文学家;2013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周小庆;金子光晴的“上海”[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2 南屏秀;中国川端康成研究史—以比较文学角度为中心[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3年
3 马文文;千重子和苗子的象征性[D];浙江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孟操;;迷途林中——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艺术特色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2 于韶华;;从《大年夜》看j口一叶的写实主义风格[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3 欧小林;;柄谷行人的“现代文学”含义探索——从《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到《现代文学的终结》[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4 崔莉;;解密宫泽贤治《要求繁多的饭店》中的语言游戏[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2期
5 孙水珍;;物哀非哀[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2期
6 赵丽雯;;解读日本第一次战后派文学作品中的“自身绝对性”——以野间宏的《阴暗的绘画》为中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7 郝道合;;日本新感觉派文学再认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8 张焕香;;夏目漱石笔下的“新女性”——以爱情三部曲为中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9 陈婷婷;;从浪漫主义到自然主义——论岛崎藤村《破戒》中的自然主义倾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10 徐海英;;美貌的女主人公——有毒的花——以《雨月物语》《春琴抄》《核桃林》为中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蕾;现代东方的心灵之歌——谈川端康成与禅宗[J];外国文学;2003年05期
2 邓雪玲;日本文化与川端康成笔下女性的爱情命运[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2期
3 陈志侠;;川端康成文学作品误译例分析(1)[J];日语知识;2006年05期
4 余虹;;川端康成《花未眠》的审美解读[J];语文建设;2009年03期
5 赵秋棉;梁晓辉;;富于东方意蕴的权利探求——川端康成笔下的青年女性形象[J];江汉论坛;2009年06期
6 王树义;王利艳;周晓巍;;川端康成作品的艺术美[J];新闻爱好者;2010年20期
7 蒋茂柏;;川端康成的唯美与殉美[J];怀化学院学报;2010年12期
8 邹文;;川端康成的“完美”之死[J];名作欣赏;2011年03期
9 武凤娟;;浅析川端康成及作品中的女性之美[J];现代交际;2011年04期
10 孙履芳;美与情——“川端康成之美”刍议[J];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周密;;川端康成“中间小说”创作特色及成因探析[A];东方丛刊(2005年第1辑 总第五十一辑)[C];2005年
2 刘士林;;景色与季节——川端康成散文的思想艺术特色[A];东方丛刊(1992年第1辑 总第一辑)[C];1991年
3 孟庆枢;;爱的渴望、祈祷、形变与升华——川端康成作品世界探微[A];东方丛刊(1994年第3、4辑 总第十辑)[C];1994年
4 杨斌;;对《花未眠》主旨的探讨[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2卷)[C];2010年
5 何乃英;;川端康成手掌小说论评[A];东方丛刊(1995年第2辑 总第十二辑)[C];1995年
6 孟昭毅;;川端康成作品审美情趣演变轨迹[A];东方丛刊(1992年第1辑 总第一辑)[C];1991年
7 高华;;在菊治恋母忌父的背后——从《千只鹤》看川端康成对美的追求[A];东方丛刊(2002年第4辑 总第四十二辑)[C];2002年
8 吴敏;;日式虚无美的极致——读川端康成《雪国》[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陈春香;;川端康成的无奈——《睡美人》之我见[A];东方丛刊(1994年第2辑 总第九辑)[C];199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炳根;走进川端康成文学馆[N];中华读书报;2005年
2 特约记者 戴铮;“新《变形记》”获川端康成文学奖[N];中华读书报;2008年
3 方晓蕾;无言的死,,就是无限的活[N];中国审计报;2004年
4 叶渭渠;川端康成其人与文[N];中华读书报;2003年
5 本报特约记者 戴铮;高树信子获川端康成奖[N];中华读书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何瑞涓;艺术是牺牲自我后的超越[N];中国艺术报;2013年
7 叶渭渠(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表现日本人心灵的精髓[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8 尹吉男;执著于散淡之中[N];中国文化报;2003年
9 尹吉男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主任 教授);执着于散淡[N];美术报;2003年
10 叶渭渠 唐月梅;图文再现大师情愫[N];信息时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谭晶华;川端康成文学的艺术性·社会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吴舜立;自然审美:川端康成的文学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伟萍;川端康成与日本传统美[D];山东大学;2007年
4 王s
本文编号:14989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498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