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哈姆雷特》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发布时间:2018-02-12 20:34

  本文关键词: 哈姆雷特 克劳狄斯 奥菲利亚 乔特鲁德 人物形象 出处:《现代交际》2015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哈姆雷特》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悲剧作品,是莎士比亚所有戏剧中篇幅最长的一部。《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和《李尔王》一起被誉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是莎士比亚戏剧作品中艺术成就最高的四部。《哈姆雷特》这部作品具有非常深刻的悲剧意义、复杂的人物形象及丰富的艺术手法,是那个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作品中塑造了许多经典的人物,刻画的形象真实、立体,性格各异,尤其是对主人公哈姆雷特、克劳狄斯、奥菲利亚及乔特鲁德的人物形象的分析,展现了这部作品独特的艺术特色。本文通过分析鉴赏哈姆雷特、克劳狄斯、奥菲利亚和乔特鲁德这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使广大读者对这部作品进一步了解,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哈姆雷特》这部经典悲剧作品的的精髓。
[Abstract]:Hamlet is a tragic work written by William Shakespeare during the English Renaissance. It is the longest of all Shakespeare's plays. < Hamlet > < Othello > < Macbeth] and King Lear are called Shakespeare's "four tragedies" together, and they are the four highest artistic achievements in Shakespeare's dramatic works. The work of Hamlet has profound tragic significance. The complex figures and rich artistic techniques were the highest achievements of the literature of that period. Many classic characters were molded in the works, the images were real, three-dimensional and varied in character, especially for Hamlet, Claudius, the protagonists,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s of Ophelia and Jotrud shows the unique artistic features of the work.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appreciates the characters of Hamlet, Claudius, Ophelia and Jotrunder. So that the readers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is work, thus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essence of the classic tragedy of Hamlet.
【作者单位】: 吉林农业大学;
【分类号】:I561.0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残雪;;两种重建——《哈姆雷特》分析[J];出版广角;2000年12期

2 张玲玲;;《哈姆雷特》悲剧性之我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3 乔青水;刘晓冕;;《哈姆雷特》的父权叙事策略[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4 张力;张琳;;探究《哈姆雷特》主人公的理性与复仇[J];长城;2013年06期

5 杨福;《哈姆雷特》是悲剧还是道德剧[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6 戴莉莎,周晓琴;论《哈姆雷特》中的对比技巧[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7 李明山;北京人艺《哈姆雷特》新释[J];福建艺术;2001年05期

8 张小凤;;浅析《哈姆雷特》复仇情节的作用[J];西安欧亚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9 段海容;;在后现代状态下看《哈姆雷特》的当代性[J];英语研究;2005年03期

10 刘献丽;;《哈姆雷特》的悲剧与人生抉择[J];电影文学;2007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丁海彬;耿宁;;由《哈姆雷特》的王位纷争小窥兄终弟及的伦理沿袭[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张悦;浅利庆太来华执导《哈姆雷特》[N];中国艺术报;2008年

2 贝文力;20世纪俄苏舞台上的《哈姆雷特》[N];中华读书报;2014年

3 记者 刘守序;生存的礼赞 毁灭的哀歌[N];金融时报;2010年

4 ;从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看中国的《夜宴》[N];解放日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静;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哈姆雷特》中话轮转换的运用[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2 袁仑;《哈姆雷特》中的延宕[D];复旦大学;2010年

3 王冰青;阐释《哈姆雷特》的复杂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4 宋会征;从关联理论角度解析《哈姆雷特》中的言语反讽[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5 赵宏姣;《哈姆雷特》在中国的旅行[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6 丁双梅;圣经原型视阈下的《哈姆雷特》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孙秀丽;论莎士比亚《哈姆雷特》问题剧特征[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曾芳萍;卞之琳译《哈姆雷特》的风格传递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黎明;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来看《哈姆雷特》中的言语反讽[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10 黄立丰;女性与《哈姆雷特》批评史[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065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5065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a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