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创伤理论视角下解读《女勇士》

发布时间:2018-02-26 20:19

  本文关键词: 汤婷婷 《女勇士》 创伤理论 华裔文学 女性文学 出处:《海外英语》2015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汤婷婷是著名美国华裔女作家,她的成名作《女勇士》展现了华裔女性在美国面对性别、种族与文化的多重创伤下寻求自我身份的挣扎与探索。该论文准备从创伤理论视角切入,揭示文中华裔女性面临的沉重创伤,及新一代女性走出创伤寻找自我的心路历程。
[Abstract]:Kingston is a famous Chinese American woman writer. Her famous novel "Women Warriors" shows that Chinese women face gender in the United Stat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uma theory, this paper intends to reveal the heavy trauma faced by Chinese women in the text, and the new generation of women's psychological process of finding themselves out of the trauma.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
【分类号】:I712.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郑庆庆;站在边缘的女勇士——对汤亭亭《女勇士》的跨文化观读解[J];外国语言文学;2005年01期

2 蒲若茜;对性别、种族、文化对立的消解——从解构的视角看汤亭亭的《女勇士》[J];国外文学;2001年03期

3 杨春;《女勇士》:从花木兰的“报仇”到蔡琰的歌唱[J];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03期

4 姚君伟;小说,抑或传记?──《女勇士》文类之辨析[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娜;;《最蓝的眼睛》与《女勇士》中母亲形象之对比[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2 张婧婷;;浅析《女勇士》异质文化中的身分属性的寻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3 曹利亚;刘琳静;;从后现代主义视角浅析《女勇士》中的中国神话[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4 张艳莹;;对比分析《女勇士》和《紫色》中两女主人公面临的困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1期

5 张丽丹;;试析《女勇士》与《宠儿》中的魔幻现实主义特色[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4期

6 刘心莲;;论美国华裔女性写作中的声音政治[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7 孙贻红;;对美国少数族裔女作家作品中的女性主义成分的解读[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11期

8 高新艳;;析汤婷婷《女勇士》中的四位女勇士形象[J];长城;2011年02期

9 李琳;;美国华裔女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剖析[J];长城;2011年08期

10 毛军社;寇静;;浅析《女勇士》中的女性形象[J];长城;201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增美;族裔性与文学性之间[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朱华;中国少数民族汉文创作与美国华裔英文创作比较研究(1978-2010)[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关合凤;东西方文化碰撞中的身份寻求[D];河南大学;2002年

4 陈晓晖;当代美国华人文学中的“她”写作:对汤亭亭、谭恩美、严歌苓等华人女作家的多面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5 刘心莲;性别、种族、文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6 詹乔;论华裔美国英语叙事文本中的中国形象[D];暨南大学;2007年

7 蔡青;后殖民语境下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中的疾病书写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师彦灵;美国当代华裔女性文学创伤叙事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9 杜涛;“此”与“彼”:后殖民视阈下的流散美国华人文学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10 李丽华;华裔美国文学的性与性别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哲梅;后殖民女性主义视野下的《女勇士》[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陈平焰;美国华裔生存状态的多维度透视[D];湘潭大学;2010年

3 赵子明;文化身份寻求的困境[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文博;汤亭亭作品中的后现代主义特征[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邱婉宁;论《女勇士》中的中国民间习俗[D];吉林大学;2011年

6 肖广鹏;论汤亭亭小说中华裔美国人身份的叠合认同与建构策略[D];暨南大学;2011年

7 张晓萌;暴力游戏中的“类我”形象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莉;《女勇士》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9 孙岭;原型批评视角下的《女勇士》[D];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

10 黄秋晓;混杂中寻求“第三空间”[D];安徽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林瑛敏,董文胜;评介三位美籍华裔女作家[J];当代外国文学;1995年02期

2 罗杰·波特,史安斌;康婷婷的《女战士》:自传体文学与文化多元论[J];国外文学;1993年03期

3 吴冰;哎─—咿!听听我们的声音!──美国亚裔文学初探[J];国外文学;1995年02期

4 王成军,王炎;文本·文化·文学——论自传文学[J];国外文学;1997年02期

5 陈旋波;从林语堂到汤婷婷:中心与边缘的文化叙事[J];外国文学评论;1995年04期

6 胡亚敏;谈《女勇士》中两种文化的冲突与交融[J];外国文学评论;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秀娟;;《女勇士》的体裁分析[J];世界文学评论;2006年02期

2 叶向东;;“女勇士”的成长——读汤婷婷《女勇士》[J];文艺争鸣;2010年23期

3 赵文琼;;《女勇士》的叙事模式和女性视角[J];文学界(理论版);2012年01期

4 李书影;;伦理身份逾越后的悲剧与赞歌——评《女勇士》中的无名女子形象[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5 陈浩婷;李卡娜;张凤明;;不一样的性格,不一样的人生——对《女勇士》三位女性的人物性格新解读[J];青年文学家;2014年03期

6 何云燕;;新社村与华人街——论《女勇士》的文本空间建构[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7 范莹芳;;《女勇士》与《蝴蝶君》中主要女性形象的比较分析[J];作家;2008年24期

8 石磊;王建光;;试论《女勇士》中东西方文化的交错[J];作家;2009年12期

9 李侠;;浅析后现代视角下的《女勇士》[J];作家;2011年06期

10 朱士春;刘爱真;;论《女勇士》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J];作家;2011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汤婷婷;;从《女勇士》到《和平老兵》(英文)[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世界格局中的中华文明”国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6年

2 郭主美;;《女勇士》:从解构到重构身份属性[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梁文霞;;《女勇士》:从文化冲突到文化融合——由“白虎山”中窥见一斑[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4 尚云英;;华裔美国女性身份的重构策略——论《女勇士》的中国文化改写[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5 陈天然;;中国饮食文化的他者形象——评《华女阿五》和《女勇士》(英文)[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女勇士》:探寻与重建华裔女性传统[N];中华读书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玉婷;打破沉默:《女勇士》的对话理论解读[D];山东大学;2007年

2 华满元;《女勇士》中译本回译问题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于洁玉;神话原型视域下的《女勇士》[D];鲁东大学;2008年

4 杨哲梅;后殖民女性主义视野下的《女勇士》[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邺;论《女勇士》的对话性特征[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6 邱婉宁;论《女勇士》中的中国民间习俗[D];吉林大学;2011年

7 李莉;《女勇士》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8 但鸽;《女勇士》中“鬼怪”之解读[D];四川师范大学;2006年

9 付天元;马克辛·洪·金斯敦《女勇士》的评价理论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10 孙岭;原型批评视角下的《女勇士》[D];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395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5395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b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