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不同译本中的语言变化
本文关键词: 《飘》 翻译 语言研究 出处:《语文建设》2015年2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文学作品传播,为了促进文学作品的传播,需要对不同的语言进行翻译。《飘》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一生创作的唯一一部作品,也是她十年磨一剑的作品,因此其中的内容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这部作品已经收入我国青少年必读书目中,在我国流传着几种不同的翻译版本。本文对《飘》的不同翻译版本中的语言进行分析,旨在促进这部作品在我国的传递。
[Abstract]: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of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is the dissemination of literary work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pread of literary works, different languages need to be translated. "gone with the Wind" is the only work created by American female writer Margaret Mitchell in her lifetime. It is also a work that she has worked on for ten years, so its contents are of great research value. This work has already been included in the compulsory reading bibliography for teenagers in our country. There are several kinds of translation versions circulating in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languages in different translation versions of gone with the Wind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transmission of this work in our country.
【作者单位】: 遵义师范学院;
【分类号】:I712.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朱明胜;归化翻译与文化形象的缺失[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高巍;王珍珍;;多元系统视角下探究《飘》的汉译[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7期
3 宋楠;楚承华;;浅谈异化、归化翻译策略在翻译实践中的运用[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3年03期
4 徐泉;王婷;;析傅东华译《飘》中的归化翻译[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文军,高晓鹰;归化异化,各具一格——从功能翻译理论角度评价《飘》的两种译本[J];中国翻译;200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红;;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2 徐敏;;试论涉外商务谈判口译策略[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11期
3 朱娜;楚军;;试论翻译过程[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4 曹雪峰;;从功能翻译理论角度评价《飘》的两种译本——英汉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探讨[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0期
5 杨琪,陈海忠;略谈翻译过程中文化差异的处理[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蒋晓阳;许志荣;;论翻译中人名地名的零文化转换[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7 冯恩玉;从哲学阐释学和接受美学看多个文学译本并存[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陈霞;;翻译目的的实现与方法选择——结合《爱玛》的两个译本[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文军;刘萍;;中国翻译批评五十年:回顾与展望[J];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10 王闻璐;;比较《飘》不同译本的语言变化[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5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思思;;基于语料库的字幕翻译归异化现象研究[A];贵州省外语学会2013年语言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磊荣;论民族文化的可译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2 胡显耀;当代汉语翻译小说规范的语料库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莹;译学观念的演进和冲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4 夏云;基于语料库的英汉翻译小说常规化研究:历时的视角[D];山东大学;2010年
5 张曦;目的论视角的庞德翻译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6 陆颖;社会文化语境下的文学重译[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卫阳;从英译古诗看“目的论”之缺陷[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何惠琴;目的论视角下的《西游记》英译本中文化专有项的翻译[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湘梅;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视角看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章峗;从目的论看傅东华《飘》译本的合理性[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5 张双凤;小说Gone With the Wind《飘》中的人物服饰解析[D];东华大学;2009年
6 杨歌今;功能对等理论观照下政治文献的翻译[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7 张晓清;切斯特曼翻译规范视野下《飘》的中译本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李靖;从目的论角度评析《海狼》的两个中译本[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晓茹;饮食文化视角下《红楼梦》英译本中的菜名翻译对比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潘敏;目的论视角下《红楼梦》杨译本中的习语翻译[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世坚;从中国近代翻译文学看多元系统理论的局限性[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2 张南峰;从边缘走向中心(?)——从多元系统论的角度看中国翻译研究的过去与未来[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3 谢天振;多元系统理论:翻译研究领域的拓展[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4 张南峰;从多元系统论的观点看翻译文学的“国籍”[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5 王东风;翻译文学的文化地位与译者的文化态度[J];中国翻译;2000年04期
6 陈小慰;翻译功能理论的启示──对某些翻译方法的新思考[J];中国翻译;2000年04期
7 杨柳;论原作之隐形[J];中国翻译;2001年02期
8 孙致礼;中国的文学翻译:从归化趋向异化[J];中国翻译;2002年01期
9 蔡平;翻译方法应以归化为主[J];中国翻译;2002年05期
10 仲伟合,钟钰;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J];中国翻译;1999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赤军;隋慧;;解读《飘》的女主人公思嘉[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10年01期
2 万敏;;从《飘》看玛格丽特·米切尔的生命思考与女性意识[J];名作欣赏;2011年14期
3 莫菲菲;钟颖;;一个矛盾的灵魂——浅析《飘》女主人公斯嘉丽的性格变化[J];科技信息;2011年34期
4 金中英;;《飘》中的爱与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7期
5 安妮·爱德华兹;赵健;;《飘》热五十年[J];文化译丛;1987年05期
6 韦建国;《飘》的社会轰动效应探究[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7 丁芸;《飘》的轰动效应探源[J];台州师专学报;1997年01期
8 李照冰;;《飘》中的女性价值观[J];考试周刊;2009年38期
9 顾韶阳,王丽艳;《飘》与妇女觉醒——《飘》中女性价值观浅析[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10 高丽;浅析《飘》的艺术魅力[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邱姣;;态度系统视角下《飘》中斯嘉丽的性格特点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本报记者 王胡;诞生75年后,为什么政治不正确的《飘》仍然畅销[N];中华读书报;2011年
2 国际关系学院英语系 张孟媛;《飘》里的战争[N];光明日报;2011年
3 渤海大学 丛丽芝;《飘》中女主人公对婚姻的看法[N];山西青年报;2014年
4 宋平;玛格丽特·米切尔与广告人丈夫[N];中华读书报;2002年
5 莱楚;《飘》迎来第二部续集[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6 刘晓艺;在这间斗室里她写完了《飘》[N];深圳商报;2003年
7 许丹红;《飘》:一朵恒久不衰的爱情之花[N];中国教师报;2006年
8 孙燕;有风吹过[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丽萍;《飘》在中美两国的接受研究[D];南昌大学;2009年
2 吴慧敏;《飘》在20世纪40年代中国的重写[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3 柳莺莺;女性主义视角下《飘》的解读[D];湖北工业大学;2010年
4 彭白良;译介学视野下论《飘》在中国的翻译[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许颜哲;《飘》的语用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林赫;《飘》中女性意识的觉醒[D];吉林大学;2012年
7 张睿;论《飘》中的生态女性意识[D];贵州大学;2009年
8 王芳芳;《飘》中性别差异的语用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9 朱云;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对《飘》的三个中译本的描述性对比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10 覃丽娟;父权式压迫及其消解:《飘》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D];中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424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542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