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堡嘉夫人”与鲁迅——兼叙共产国际红色特工的传奇人生
本文选题:鲁迅精神 切入点:国际大都市 出处:《新文学史料》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鲁迅生活写作定居于上海。当年这座有着"东方之巴黎"美誉的国际大都市,不仅吸引着世界各地众多作家、诗人、记者,同时也是不少革命家、仁人志士与地下工作者施展才干大显身手的绝佳舞台。鲁迅由于赫赫文名和左联盟主的文坛领袖地位,自然而然也成为上述不少身份迥异人物关注的焦点,他们纷纷前来拜望、采访、与之交往。当年侨居上海以"汉堡嘉夫人"身份
[Abstract]:In 1930s, Lu Xun lived and written in Shanghai. This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 known as "Paris of the Orient," not only attracted writers, poets, journalists, but also revolutionarie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An excellent stage for people with lofty ideals and underground workers to display their abilities. Lu Xun, due to his name and the literary leadership of the leader of the left League, naturally became the focus of the attention of many of the above distinguished figures, and they came to visit them one after another. Interview, contact with it. Overseas Chinese lived in Shanghai as "Mrs. Hamburg" at that time.
【分类号】:I561.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杨国光;;周恩来秘会左尔格[J];炎黄春秋;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小莉;;十年内战期间中国红色革命信息的几种传播途径[J];贵州文史丛刊;2010年04期
2 袁晓红;周林;;浅析鲁迅笔下的日本形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4年06期
3 邵雍;;马莱代表团在上海[J];都会遗踪;2013年04期
4 熊飞宇;;郑宾于(孝观)与鲁迅的文字交考察[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5 张劲松;;论鲁迅性之苦闷与欲的升华[J];毕节学院学报;2014年11期
6 梁海军;;鲁迅是否因罗曼·罗兰的“托庇有了名”[J];鲁迅研究月刊;2014年10期
7 苏智良;;谍影重重:上海左尔格小组情报网[J];世纪;2013年05期
8 杨慧;;鲁迅白俄叙事考论[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9 杨荣庆;;台湾大学国文系主任乔大壮之生死探析[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13年02期
10 崔云伟;;鲁迅与佛陀的同与不同——由汪卫东《<野草>与佛教》所想到的[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徐蒙;史沫特莱旅华活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2 华佳;1921~1930年期间奥博利·比亚兹莱在中国的接受[D];中央美术学院;2014年
3 张金夏;关于鲁迅的翻译活动[D];宁波大学;2013年
4 马菲;高步瀛《文选李注义疏》诠释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5 刘慧;鲁迅作品的视觉审美特性与若干美术门类的关系简论[D];聊城大学;2014年
6 吴洁玲;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刘文典政治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理群;;我们为什么需要鲁迅[J];同舟共进;2006年10期
2 廖保平;;鲁迅是谁? 鲁迅在哪?[J];学习月刊;2006年21期
3 孙郁;;被分解的鲁迅[J];当代作家评论;2009年04期
4 钱理群;;当代中学生和鲁迅——《鲁迅作品选读》课的资料汇集[J];鲁迅研究月刊;2009年07期
5 许杰;鲁迅精神与精神文明[J];人文杂志;1981年04期
6 阮铭;象鲁迅那样思考和战斗——在西安地区新闻出版界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J];人文杂志;1981年04期
7 武德运;鲁迅谈话辑录刍议[J];鲁迅研究动态;1986年12期
8 文烨;中文系开展纪念鲁迅的活动[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9 李逸平;;在纪念鲁迅定居上海80周年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J];上海鲁迅研究;2007年04期
10 艾辛;;评“还原鲁迅”说[J];中华魂;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艾辛;;评“还原鲁迅”说[A];忘年交书简二集[C];2010年
2 张梦阳;;文化的内蕴与对“人”的呼唤——写于林非先生著《鲁迅和中国文化》再版的时候[A];全国中外近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蔡正发;;鲁迅与孔子[A];孔学研究(第二辑)[C];1995年
4 王晓初;;鲁迅与五四新文化精神[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刘应争;;想象与反思:多副面孔的鲁迅[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袁盛勇;;不可回避的历史之重——毛泽东时代的“鲁迅现象”研究之一[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葛涛;;互联网上的鲁迅论坛研究——以“网易·鲁迅论坛”为中心[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孙郁;;冲绳的鲁迅语境[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葛涛;;当代中文网络对鲁迅的纪念——以2001年和2006年中文网络中重要网站纪念鲁迅的专栏为中心[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翟泰丰;;学习发扬鲁迅精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鲁迅先生逝世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A];浩气千秋民族魂——纪念鲁迅逝世六十周年论文集[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车文秋;大众能接受“鲁迅”商标吗?[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7年
2 鲁锡堂;吃“鲁迅饭”三思[N];绍兴日报;2007年
3 周海婴 周令飞;鲁迅姓什么[N];广州日报;2007年
4 本报深度报道组记者 王健;“鲁迅,并非整天板着脸”[N];南京日报;2008年
5 傅达林;鲁迅与法治[N];检察日报;2010年
6 吴为山;鲁迅与美术[N];文艺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杨宁舒;周令飞 中国的未来需要“鲁迅”[N];黑龙江日报;2011年
8 白峰;鲁迅精神过时了吗?[N];闽北日报;2011年
9 记者 秦德胜 实习生 黄超;让鲁迅精神在故乡发扬光大[N];绍兴日报;2011年
10 王石川;记住鲁迅,还原鲁迅,传承鲁迅[N];深圳商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宁;民俗学视阈下的鲁迅与传统文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李丹;在知识阶级里的鲁迅[D];复旦大学;2004年
3 姚诚;鲁迅与自然主义[D];浙江大学;2005年
4 王元忠;鲁迅的写作与民俗文化[D];兰州大学;2008年
5 张巧玲;鲁迅:一个人的爱与憎[D];山东大学;2012年
6 田敏;鲁迅与浙东民间文化[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毕绪龙;无法完成的自我:鲁迅自我形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肖国栋;死亡视域下的鲁迅[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苏懿;鲁迅现代伦理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严冰;自由在是,人道亦在是[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宁;论“文革”对鲁迅的接受[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窦晓明;1936-1976“鲁迅传统”的形成与嬗变[D];苏州大学;2009年
3 刘明月;牺牲与拯救——鲁迅与“复仇主义”[D];青岛大学;2009年
4 周淑;战时国统区的鲁迅话语[D];西南大学;2010年
5 田朋朋;1991-2001:“鲁迅传统”的嬗变[D];苏州大学;2010年
6 邢玉梅;鲁迅与民俗文化[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袁慎浩;新文化传播视域下的鲁迅与《新青年》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任海峰;延安时期鲁迅现象研究[D];延安大学;2010年
9 刘斌凯;鲁迅译文编辑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姚秀锋;多疑与鲁迅的精神个性和文学创作[D];西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791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579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