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野草在歌唱》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发布时间:2018-03-10 02:16

  本文选题:多丽丝·莱辛 切入点:野草在歌唱 出处:《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试图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审视多丽丝?莱辛的处女作《野草在歌唱》,探索作品中女性和大自然复杂而紧密的关系,揭示女性和自然资源遭受男性压迫和掠夺的悲剧,解读作品中作者追求解放女性和自然,发展女性自我意识,构建一个两性平等、和谐生存的和乐世界的理想。
[Abstract]: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amine Dor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feminism. Lessing's first work, Wild Grass singing, explores the complex and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men and nature, reveals the tragedy of women and natural resources being oppressed and plundered by men, and interprets the author's pursuit of liberating women and nature. To develop women's self-consciousness and to build a harmonious and happy world of gender equality.
【作者单位】: 常州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I561.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吕子青;刘须明;;《野草在唱歌》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2 史元辉;陈进封;;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苔丝悲剧[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伟;苏新连;;安妮·普鲁的小说《老谋深算》的生态解读[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2 张颖;单建国;;人 自然 生态——析《狼群中的朱莉》的生态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3 司君;;扭曲的女性自由意识——《野草在歌唱》中玛丽悲剧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4 沈洁玉,蔡玉辉;走向意识谬误的深渊——《野草在歌唱》心理层面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吴尚华;;贾平凹《怀念狼》的生态批评解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刘颖;;女性与自然的本源同构:生态女性主义的思想“原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7 朱晓红;;无意识深渊中玛丽的精神崩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8 陈大为;;从生态批评视角解读小说《力量》[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杨东芳;;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美国生态文学思想的二元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10 严晓慧;;艾特玛托夫对现代文明生态危机的文化批判[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力;;自然之镜:嬗变中的电视生态批评[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2 程颖;但汉彪;;《白噪音》中的生态危机[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3 王艳萍;;荒野情结与草原大命——《熊》和《狼图腾》的生态思想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曾玲;;《钟形罩》下女性的反叛——对《钟形罩》的生态女性主义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王文艳;;《浮现》中的生态主义表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张建国;;生态批评中的伦理因素[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穆宝清;;《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一部充满生态思想的作品[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耿潇;;劳伦斯的小说与生态伦理问题[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刘国清;;诗歌与治疗:论泰德·休斯的自然诗[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鲁京明;;试论法布尔《昆虫记》中的生态伦理观[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建华;劳伦斯诗歌中的黑色生态意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伍先成;民族文化保持的影像到场[D];云南大学;2010年

3 徐萍;从晚清至民初:媒介环境中的文学变革[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华;新世纪乡村小说主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贵禄;高地上的文学神话[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长顺;生态学视野下的西汉文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郭萌;生态美学视域下的20世纪90年代中国都市小说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洪娜;超越文化相对主义—加里·斯奈德的文化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邵金峰;中国画论中的生态审美智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金春平;边地文化视野下的新时期西部小说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秀利;人类的生态危机[D];河北大学;2009年

2 徐杰;尤金·奥尼尔的精神生态意识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雪花;论《白鲸》中人与自然的关系[D];湘潭大学;2010年

4 潘晓燕;用生态伦理理论分析哈代的《卡斯特桥市长》[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英;独具匠心的读者召唤结构[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千;自然·女性[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本加;藏族文学语言学及其艺术史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8 单云婷;多丽丝·莱辛创作中的生态意识探析[D];江南大学;2010年

9 刘笛;《蜜蜂的秘密生活》的生态女性主义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旭;从生态批评视角解读《麦田里的守望者》[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周铭;;从男性个人主义到女性环境主义的嬗变——威拉·凯瑟小说《啊,拓荒者!》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J];外国文学;2006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丹;;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自然观看多丽丝·莱辛的《野草在歌唱》[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8期

2 侯月明;康洪君;;多丽丝·莱辛《野草在歌唱》中的生态女性主义[J];考试周刊;2010年14期

3 符贞;;莱辛《老妇与猫》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J];南都学坛;2011年03期

4 荆子蕴;关合凤;;《野草在歌唱》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J];文教资料;2008年32期

5 ;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获200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J];名作欣赏;2007年22期

6 ;诺贝尔文学奖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J];信息网络;2007年11期

7 阿福;;多丽丝·莱辛:88岁摘得诺贝尔文学奖[J];东北之窗;2007年22期

8 马永波;;非洲童年——关于多丽丝·莱辛[J];当代小说;2008年02期

9 吕子青;刘须明;;《野草在唱歌》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程航;;解析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J];长城;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词;;东西方生态女性主义浅析[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2 曾玲;;《钟形罩》下女性的反叛——对《钟形罩》的生态女性主义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文艳;;《浮现》中的生态主义表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云也退;多丽丝·莱辛:误读中炼制火药[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2 本版编辑邋John Freeman Xan Brooks 河北工业大学 张静 编译;多丽丝·莱辛:迟“放”的鲜花[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3 康慨;多丽丝·莱辛:我爸爸的梦,我妈妈的爱[N];中华读书报;2008年

4 记者 孙海悦;译林社速推3本多丽丝·莱辛作品[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5 记者 孟黎;多丽丝·莱辛 获奖姗姗来迟[N];金融时报;2007年

6 士曾;爱情,或者疑似爱情[N];中华读书报;2008年

7 章乐天;误读中炼制的火药[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张以瑾;多丽丝·莱辛:用苦难赢得“最好的一张牌”[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康慨;为什么是多丽丝?[N];中华读书报;2007年

10 瞿世镜;多丽丝·莱辛——不倦的求索者[N];文艺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叶如兰;冲撞·融合[D];复旦大学;2009年

2 谭晶华;维拉·凯瑟的生态视野[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3 卢婧;《金色笔记》的艺术形式与作者莱辛的人生体验[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邓琳娜;生命的体验 自我的超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荆子蕴;多丽丝·莱辛《裂缝》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D];河南大学;2010年

2 冯琦;多丽丝·莱辛《又来了,,爱情》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罗艳;走向和谐共生[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4 薛晓颖;多丽丝·莱辛再认识[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5 张伟伟;《青草在歌唱》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童小兰;多丽丝·莱辛《到十九号房》中的叙事[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7 朱皖玲;多丽丝·莱辛的边缘化书写[D];苏州大学;2010年

8 李晶晶;建构两性和谐世界的呼唤——多丽丝·莱辛主要小说男主人公形象的精神分析解读[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9 朱晓燕;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解读《德伯家的苔丝》[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10 董莹;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德伯家的苔丝》[D];安徽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913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5913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e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