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以创伤叙事的角度分析《最蓝的眼睛》悲剧产生的根源

发布时间:2018-03-20 18:44

  本文选题:《最蓝的眼睛》 切入点:创伤叙事 出处:《海外英语》2015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最蓝的眼睛》是托尼·莫里森的第一部作品,描述了二十世纪美国种族歧视下黑人群体的困境和悲惨命运。莫里森采用创伤叙事的方法,重现了黑人群体在种族歧视、殖民主义的社会背景下心灵、文化、精神生活受到的多重创伤。小说人物经受的身体和精神创伤,有来自白人的压迫和歧视,但更多的因缘在于黑人群体内部自我身份否定与排斥,社会环境就是创伤产生的环境,也是悲剧产生的根源。
[Abstract]:The Bluest eyes, the first work by Tony Morrison, describes the plight and tragic fate of the black community under racial discrimin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20th century. Morrison uses a traumatic narrative to recreate the racial discrimination of the black community. The trauma to the soul, culture, and spiritual life in the context of colonialism.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trauma experienced by the characters of the novel, oppression and discrimination from white people, But the reason lies in the negation and exclusion of self-identity within the black group. The social environment is the environment of trauma and the root of tragedy.
【作者单位】: 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I712.07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宪冰;刘仲丽;张萌;;儿童权利观的合理意蕴及启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2 李玫瑾;;犯罪防控视角的犯罪心理识别[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4年01期

3 沈雪平;;浅析盗窃行为——以犯罪心理学为视角[J];法制与社会;2014年11期

4 张翼;;20世纪上半期中国散文诗的审美现代性发现与建构[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5 李军;;精神分析视域下古典小说中梦的阐释——以唐传奇为中心[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6 罗耀慧;;《夺命黑天鹅》中“白”与“黑”的绝美演绎[J];电影文学;2014年06期

7 高静;赵闯;靳海川;;手机媒体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实证分析[J];北京教育(德育);2014年03期

8 赵海燕;;论创作动机与文学的治疗功能——“发愤著书”说的文学心理学释义[J];长城;2014年04期

9 赵青;司汉武;;社会退行现象的病理学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10 平原春;;个人创伤经历叙述中的文学治疗[J];电影评介;2014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姚文放;;青年文化:当代审美文化批判[A];东方丛刊(2000年第3辑 总第三十三辑)[C];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舒跃育;心理动力系统与心理学的目的论原则[D];吉林大学;2012年

2 朱有志;经济道德层次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李裴;隋、唐、五代道教美学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4 李珉;明清时期的道教美学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5 刘起林;中国知青作家论[D];复旦大学;2003年

6 王一波;电影中的暴力:形式与功能[D];南开大学;2013年

7 王雪皎;边缘的力量[D];中央美术学院;2014年

8 陈纳;幼儿应该主要学习什么[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9 陈彩林;民族生命本体的形而上现代重构[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10 邱关军;学生模仿论[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波;艺术欣赏中的审美偏差[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2 李萌;论业务过失犯罪[D];郑州大学;2001年

3 朱道卫;见微知著 殊途同归[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4 李桂娥;喧哗世界中的无声呐喊[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5 张丽;“儿童的发现”与中国现代小说创作[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6 杨晓瑜;论弗洛伊德的文学思想[D];郑州大学;2002年

7 刘雪玲;非理性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2年

8 郭敏;论施蛰存的精神分析小说[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朱世文;论违约责任中的精神损害赔偿[D];广西大学;2003年

10 徐艳蕊;好莱坞的灰姑娘梦与性别认同[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愿荣;;浅议《最蓝的眼睛》中的姐妹情谊[J];青年文学家;2014年18期



本文编号:16403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6403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0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