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象的失踪》到《再袭面包店》——谈两篇小说中的“我”
本文选题:村上春树 切入点:《象的失踪》 出处:《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摘要】:无论从小说内容还是研究脉络来看,《象的失踪》和《再袭面包店》除均以第一人称"我"进行叙述外,完全是两篇不同的小说。但加藤典洋从"我"与女性关系入手,将两篇小说联系在了一起。对文本详加考察就会发现,从"我"与其所处社会之间的关系入手将会进一步探明这两篇小说所具有的延续性。
[Abstract]:In terms of the content of the novel and the context of the study, the disappearance of the Xiang and the second attack on the bakery are two different novels, except for those described in the first person, but Kato begins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 and women. A careful study of the two novels reveals that the continuity of the two novels will be further explored fro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 and the society in which they live.
【作者单位】: 浙江外国语学院欧亚语言文化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系;
【分类号】:I313.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关冰冰;杨炳菁;;“我”与“象的失踪”——论村上春树短篇小说《象的失踪》中的“我”[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正春;;后现代消费社会的寓言——简析村上春树短篇小说《象的失踪》[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4年08期
2 杨炳菁;关冰冰;;论《象的失踪》中“我”所观察的社会[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4年06期
3 杨炳菁;关冰冰;;村上春树小说中“面包店”的隐喻——论《袭击面包店》中袭击目标的设定[J];东北亚外语研究;2014年04期
4 赵鹏旭;;含混:后现代视阈中的村上春树小说诗学[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4年04期
5 李亚琪;;“象”与“猪”——村上春树和王小波作品中的“自我”寻觅[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清玄;;生命的馅[J];花生文摘;2007年07期
2 张琛;Ron Lam;周耀恩;;面包店简约风[J];明日风尚;2009年08期
3 林清玄;;生命的馅[J];现代青年(细节版);2009年07期
4 王乃飞;;大卫面包店[J];上海故事;2014年08期
5 小文;;自己会跑的自行车[J];故事大王;2007年11期
6 叶倾城;;有谁靠近面包店外[J];青春男女生(许愿草);2007年09期
7 ;“恐怖”食物谁敢吃?[J];科学与文化;2009年01期
8 丁当;;方便[J];短小说;2006年02期
9 王洋;孙小片;;幸福的面包店[J];意林(少年版);2012年04期
10 庞启帆;;大恩人[J];读者(原创版);2012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佳文;面包店的经营管理[N];中国食品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温文清;一公里开出11家面包店[N];泉州晚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颜菊阳;公益面包店如何突破商业“禁区”?[N];中国商报;2013年
4 诸逸文;杭城“二代”面包店竞争升级 本土品牌尝试业态调整[N];粮油市场报;2014年
5 点水;如何开好面包店[N];北方经济时报;2005年
6 刘玲;开面包店的获利之道[N];北方经济时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黄锴;“烘培”700亿:面包店的大蛋糕[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
8 吴礼晖;开家面包西饼店[N];经理日报;2004年
9 深圳商报记者 张妍;炎热街头遭遇强劲“寒(韩)流”[N];深圳商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程娇;蜂蜜小面包“折翅”海口[N];海南日报;2008年
,本文编号:16602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660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