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与语言:生态文学双重本体论
本文选题:生态文学 切入点:生态本质 出处:《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摘要】:"生态"与"文学"的遇合,凸显出人的生态本质与语言本质,旨在构建以生命意识为主导的社会公共性话语。中国三十多年生态文学创作还存在着深层生态伦理矛盾、价值观混沌与审美性缺陷。这种情状尤需要立足中国的社会基础与历史复杂性,对生态文学作出本体论的澄明,使之在人类生存与文学创作上担负起引领性,成为真正的生命艺术。
[Abstract]:The combination of "ecology" and "literature" highlights the nature of human ecology and language, and aims to construct a social public discourse dominated by life consciousness. There are also deep ecological ethical contradictions in the creation of eco-literature in China for more than 30 years. This kind of situation especially needs to base on the social foundation and historical complexity of China to clarify the ontology of ecological literature so that it can lead in human existence and literary creation. Become the true art of life.
【作者单位】: 广西玉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分类号】:I1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诺;封惠子;;从表现到介入:生态文学创始人卡森的启示[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佩雪;吴晓梅;;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解读《少年派的奇幻漂流》[J];电影文学;2014年10期
2 李炎芳;;信仰引导行动:论《圣诞颂歌》的社会意义[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年34期
3 施锦芳;;生态文学及其动物叙事的批判性——以美国作家雷切尔·卡森和中国作家叶广芩生态文学为例比较[J];当代文坛;2015年01期
4 吴桂兴;;生态批评视野中的《小城畸人》[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5 冯萍;;浅谈海明威《非洲的青山》的生态批判[J];芒种;2014年13期
6 王渤;伍兴仁;;作品即思想——生态思想的同质异构性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年15期
7 张小花;马文芸;;诗意的栖居——《瓦尔登湖》中的深层生态学思想探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11期
8 刘春华;周宏图;;美剧《绝望主妇》字幕翻译的翻译生态学对比分析[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4年06期
9 郑立峰;;新时期广西文学的文化选择:文化生态学[J];广西社会科学;2015年03期
10 陈学芬;;论爱默生的自然观与人生观[J];济宁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方红;;基于土地审美的归居之美:贝瑞《长腿屋》美学探讨[A];第三届海峡两岸生态文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传霞;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生存”主题和“经典重构”策略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2 申连云;从“操控”到“投降”[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3 张显凤;生态视野中的民国旅苏游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丽丽;生态审美视域中的《我们周围的大海》[D];郑州大学;2012年
2 渠成成;新时期草原小说的生态意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3 周卫卫;论拉斯普京创作中的生态意识[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4 郑云心;精神危机的救赎与人性的回归[D];海南大学;2014年
5 勾晓伟;萨满教的诗性回归[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6 何丽姣;“融入野地”的绿色遥思[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7 燕旋;让·吉奥诺小说《再生草》中自然与人的和谐[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8 刘娟;伊塔洛·卡尔维诺“百科全书式”创作思想研究[D];扬州大学;2014年
9 XIONG GUANGJING;《少雨的土地》的生态批评解读[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3年
10 王光丽;生态视域下的《黎明之屋》[D];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文良;;近年来生态文学研究述评[J];贵州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2 刘文良;;国内生态文学研究述要[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3 赵树勤;刘倩;;从“浅绿”到“深绿”——新时期生态文学研究综述[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张晓琴;;论生态文学的内涵与特征[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5 温阜敏;饶坚;;中国生态文学之现状、问题与思考[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年10期
6 王为群;刘青汉;;论生态文学的价值系统[J];文艺争鸣;2007年09期
7 史元明;;论生态文学——生态文学概念的界定及其在新时期的发展[J];东方论坛;2008年06期
8 崔昕平;;文学研究的时代课题——生态文学[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纪秀明;;近三十年中国生态文学研究综述(1979-2008)——兼论生态文学与批评在中国的演进[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邓楠;;近二十年来我国生态文学的内涵及特征研究述评[J];中国文学研究;2009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姜桂华;《欧美生态文学》读后[N];光明日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胡军 韩晓雪;生态文学首先应是审美的[N];文艺报;2007年
3 张晓琴;生态文学的文化建构意义[N];光明日报;2009年
4 姜孟之;生态文学门外谈[N];伊春日报;2011年
5 武田田;生态文学研究不可“作茧自缚”[N];光明日报;2011年
6 杨文丰;生态文学 21世纪文学的急迫使命[N];中国绿色时报;2012年
7 陈华文;生态文学之思[N];中国艺术报;2012年
8 北京语言大学 李庆本;为生态文学研究注入新血液[N];社会科学报;2012年
9 商报记者 潘启雯;生态文学复兴是对工业化反思的产物[N];中国图书商报;2012年
10 盛泉;生态角度的文学重审与文学批评[N];中国保险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晓琴;中国当代生态文学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2 宋俊宏;近三十年中国生态文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3 张鹏;大地伦理的诗意呈现[D];上海大学;2009年
4 吴景明;走向和谐:人与自然的双重变奏[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朱新福;美国生态文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6 王静;人与自然:中国当代少数民族作家生态文学创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7 刘亚利;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D];山东大学;2010年
8 韦清琦;走向一种绿色经典:新时期文学的生态学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钟华;论中国生态文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D];重庆师范大学;2008年
2 完玛才让;论藏族生态文学的功能及责任[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3 张晓琴;论生态文学的环保思想与现实价值[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
4 邱志勇;后现代语境下的生态文学及其策略[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松波;生态文学与满都麦生态文化小说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贺楠;生态文学的新世纪[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瑞芳;台湾生态文学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8 李虹;当代文学视野下的生态文学[D];吉林大学;2007年
9 张丽军;生态文学:存在困境的艺术显现,精神革命的审美预演[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谢鹏敏;论文艺的生态功能[D];中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691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669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