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略特《四个四重奏》玫瑰意象探析
本文选题:玫瑰 切入点:意象 出处:《语文建设》2015年15期
【摘要】:诗本身已经是举世公认的了,只是觉得今日中国已被荒原所笼罩。欲望之门在性本恶的自然属性下,敞开并吞噬5000年的农业山林文化中的修炼。中国。今天正在经历从农业山林文化向工业城市文化的高速公路上,稍有不慎,则会开到荒原之上,再次体会西方社会所经历过的工业社会后的荒原。希望读艾略特的诗歌,来体会那段西方人类的过往经验,来映照我们中国人自身。本文从《四个四重奏》中出发对玫瑰意象进行探析。
[Abstract]:Poetry itself has been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but it is felt that today China has been shrouded in wastelands. The door of desire is in the nature of nature and evil. Open and engulfed by 5,000 years of cultivation in agricultural mountain forest culture. China. Today it is experiencing a highway from agricultural mountain forest culture to industrial city culture, and, with a little carelessness, it will open up to the wasteland. I want to read Eliot's poems to understand the past experience of Western human being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age of rose from the four quartet.
【作者单位】: 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
【分类号】:I561.07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杨渝;;拯救与涅般木——T.S.艾略特的《四个四重奏》与《圣经》和《薄伽梵歌》的互文关系[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2 张剑;;艾略特与印度:《荒原》和《四个四重奏》中的佛教、印度教思想[J];外国文学;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乔艳丽;;T.S.艾略特的东方宗教情愫[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2 吴振寅;;《荒原》的美学体验[J];芒种;2012年22期
3 虞又铭;;超越中的契合:T.S.艾略特《四个四重奏》与禅宗精神[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3年02期
4 乔艳丽;;T.S.艾略特与东方宗教思想——透视《荒原》与《四个四重奏》中的印度教与佛教思想[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王江;刘立辉;;宇宙之轴:T.S.艾略特诗歌中的秩序文化观[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年06期
6 高奋;;“现代主义与东方文化”的研究进展、特征与趋势[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赵娜;艾略特主要诗歌中的意象观[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王磊;空悟与救赎[D];湘潭大学;2012年
3 马雪娇;《空心人》的互文性解读[D];燕山大学;2013年
4 陈宇;存在主义视阈下的《荒原》[D];集美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高鸿;艾略特诗歌复杂性和多样性根源探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2 刘立辉;生命哲学的诗化耗损——有关艾略特《四个四重奏》的新探述评[J];外国文学研究;1994年01期
3 蒋洪新;印度思想与《四个四重奏》探幽[J];外国文学研究;1996年02期
4 李加强;许德金;;艾略特《四个四重奏》玫瑰意象初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年07期
5 杨渝;;回到原初世界——T.S.艾略特《四个四重奏》宗教人物意象解读[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立辉;《四个四重奏》主题结构研究[J];外国文学研究;1997年03期
2 陈秋红;在时间中寻找精神栖息之地──论艾略特的《四个四重奏》[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3 蒋洪新;论艾略特《四个四重奏》的时间主题[J];外国文学;1998年03期
4 刘立辉;《四个四重奏》的时间拯救主题[J];外国文学评论;2002年03期
5 余冰;论艾略特《四个四重奏》的音乐结构[J];中州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6 江玉娇;;《四个四重奏》:“玫瑰园”多层意象[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12期
7 李兰生;;“跃出诗外”的辉煌——《四个四重奏》的音乐学阐释[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8 刘光耀;;《燃毁的诺顿》:“时间现在”的救赎和沉沦——艾略特《四个四重奏》重读[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胡爱萍;;《四个四重奏》音乐结构解读[J];铜陵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10 刘春芳;;《四个四重奏》:思维模式的深层转化[J];外国文学研究;2009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江玉娇;T.S.艾略特“秩序”理论批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毅;走向有序世界—艾略特《四个四重奏》的宇宙图景构建[D];西南大学;2011年
2 李后兵;《四个四重奏》的辨证性和神秘性[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邓丽君;《四个四重奏》中自然意象的多维解读[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4 陈栾平;论《四个四重奏》的音乐性[D];中南大学;2008年
5 王江;宇宙之轴:艾略特三首主要诗歌中的空间建构[D];西南大学;2008年
6 杨立芹;T·S·艾略特《四个四重奏》意象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7 陈海霞;特·斯·艾略特主要诗作中的神话意识[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8 罗泳;T.S.艾略特的精神拯救[D];贵州大学;2006年
9 黄强;追寻旋转世界中的静止点:艾略特诗歌的时间主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10 卢晓菁;《四个四重奏》《云海》《还原一段生活的印迹》[D];复旦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820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682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