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爱玛》的反讽艺术探讨

发布时间:2018-03-29 20:47

  本文选题:《爱玛》 切入点:反讽艺术 出处:《语文建设》2015年11期


【摘要】:《爱玛》这部作品中广泛使用的诙谐幽默的反讽艺术是其受到人们普遍喜爱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这一反讽艺术,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其塑造的人物的相应语言行为体现出来的。
[Abstract]:The widely used art of humor and irony in Emma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which are generally loved by people, and this art of irony is largely reflected by the corresponding language behavior of the characters it portrays.
【作者单位】: 辽东学院;
【分类号】:I561.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韩彦枝;;从叙事学的角度探析《爱玛》的反讽效果[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刘丹翎;简·奥斯丁的小说《爱玛》中反讽的艺术特色[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胡齐放;英语小说对白中的反讽言语行为——《傲慢与偏见》为例[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晓芸;;浅析《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艺术[J];长城;2011年10期

2 李镁;黄晶;;《傲慢与偏见》中情景反语回应理论探索[J];电影文学;2010年24期

3 吴茜;;试论反讽修辞艺术——以简·奥斯汀作品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10期

4 李宁一;;论《傲慢与偏见》结构与人物性格中的讽刺运用[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年10期

5 于海深;牟常青;;基于叙事学角度探析《爱玛》的反讽语境[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年09期

6 任佳;;轻松诙谐的喜剧艺术 细致入微的讽刺风格——对简·奥斯丁作品风格的评析[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7 李镁;王颖;;情景喜剧《老友记》中反语回应现象阐释[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王玲霞;孙瑜;;《爱玛》中的女性意识[J];家教世界;2013年14期

9 周红;;探析《爱玛》的语言反讽效果[J];芒种;2014年02期

10 尹轶群;;以《爱玛》为例浅谈奥斯汀的创作风格[J];芒种;2014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毕磊菁;讲述心灵世界的故事[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佘婷;对《傲慢与偏见》的语义学语用学分析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

2 王玉双;论《爱玛》中的女性意识[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3 庞超伟;论小说翻译中的语言形式和文学意义[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4 黄秀丽;[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5 唐浏韵;张爱玲与简·奥斯丁小说的反讽修辞手法的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6 杨珏;简·奥斯丁小说中的母亲形象分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7 姚艳;意译法在小说翻译中的运用[D];苏州大学;2012年

8 黄清芬;从言语行为理论看《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艺术[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9 王敏;电影《傲慢与偏见》对白的语用文体分析[D];南昌航空大学;2012年

10 赵星;丁玲早期作品与简·奥斯丁作品比较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郇芳;;叙事学视域下《爱玛》的反讽效果探析[J];芒种;2014年10期

2 林文琛;《爱玛》反讽试论[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3 蔡威;;《爱玛》的女性意识解读[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黄立华;;自由间接话语:《爱玛》中的反讽与移情[J];求索;2006年12期

5 王琼;;运用合作原则分析《爱玛》中的反讽[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年06期

6 何文静;;《爱玛》的叙事技巧[J];文学界(理论版);2010年08期

7 李蓉;刘安琪;;一位女士的道德教育和自我认知——析《爱玛》女主人公(英文)[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1年05期

8 叶富莲;《爱玛》:理智与超越的结晶[J];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9 郭二莹;;浅析《爱玛》中的女性意识[J];作家;2013年22期

10 于海深;牟常青;;基于叙事学角度探析《爱玛》的反讽语境[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年0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艳;从言语行为理论角度分析《爱玛》中的反讽[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2 张敏;从语域理论看《爱玛》的中译本[D];郑州大学;2012年

3 刘晶晶;从《爱玛》两个中译本看译者的主体性[D];安徽大学;2012年

4 倪月梅;张经浩《爱玛》复译行为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5 肖芊;《爱玛》中性别语言差异的语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6 程珊珊;从关联论分析《爱玛》中主人公之间的误解[D];安徽大学;2012年

7 王玉双;论《爱玛》中的女性意识[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8 熊秋岭;利奇的礼貌理论与《爱玛》中的人物话语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9 陈鹏瑛;《爱玛》—救赎中的成长[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3年

10 步雅芸;《爱玛》:一部典型的女性成长小说[D];浙江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827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6827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a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