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哲学、文学和心理学审视
本文选题:美国现代主义文学 切入点:时代背景 出处:《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摘要】:文章追溯了美国现代主义文学的时代背景,从哲学思潮、美学文艺学和心理学等方面探讨了美国现代主义文学的思想来源,并着重分析了诗人T.S.艾略特和埃兹拉·庞德、小说家威廉·福克纳和欧内斯特·海明威以及戏剧家尤金·奥尼尔等人的作品,揭示了美国现代主义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意义。
[Abstract]:This paper traces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American modernist literature, probes into the ideological sources of American modernist literature from the aspects of philosophical thought, aesthetic literature and art, and psychology, and emphatically analyzes the poet T. S.The works of Eliot and Ezra Bond, novelists William Faulkner and Ernest Hemingway and dramatist Eugene O'Neill reveal the significance of American modernist literature in the history of world literature.
【作者单位】: 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州大学福建省跨文化话语研究中心;
【基金】:福州大学社科科研扶持基金资助项目(15SKF25)
【分类号】:I712.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赵毅衡;;美国新诗运动中的中国热[J];读书;1983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虞柠tD;;浅析顾城诗歌中的古典美与现代美[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2 蒋葳;;论横光利一小说《机械》中的双重“机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3 高迎春;李向武;;表现主义与美国戏剧的创新意识[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4 宗蔚;李加强;;中国古典诗歌与美国意象派诗歌中意象的比较研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5 韩伟杰;邓良春;;从“无我”之道看《红色手推车》——兼评该诗的五译比较[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王贵明;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与庞德现代主义诗学[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7 孙琳;;俄国立体未来主义诗歌的诗画结合技法[J];长城;2009年10期
8 周建新;;庞德翻译观探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刘人锋;;超越差异:张隆溪与赵毅衡的中西比较诗学研究[J];当代文坛;2006年02期
10 贾蔓;;灵魂虚幻的编织——深层解读残雪《温柔的编织工》[J];当代文坛;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廖四平;;论袁可嘉的外国文学研究[A];袁可嘉诗歌创作与诗歌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李国辉;;风骨与意象主义的“精确”诗学[A];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三十四辑)——中国文论的思想与情境[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兰生;詹姆斯·乔伊斯的文化焦虑[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蔡海燕;论奥登的乌托邦精神[D];浙江大学;2010年
3 卢志宏;新时期以来翻译文学期刊译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王天红;中国现代新诗理论与外来影响[D];吉林大学;2011年
5 魏天无;九十年代诗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6 吴锡民;接受与阐释:意识流小说诗学在中国(1979—1989)[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王文;庞德与中国文化[D];苏州大学;2004年
8 赵亚珉;读者在文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D];河南大学;2005年
9 李志强;索洛古勃小说创作中的宗教神话主题[D];黑龙江大学;2005年
10 罗朋;1930年代的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与政治[D];兰州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春平;惩罚与拯救[D];南昌大学;2010年
2 史素菡;哈代威塞克斯小说作品的主题性隐喻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3 周婷;闻一多现代诗学中的“变”、“常”融合[D];西南大学;2011年
4 李怡;文学全球化视野中庞德、艾略特与中国新诗意象的汇通[D];海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青松;“新诗戏剧化”的理论建构及其诗学实践[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程程;《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人物形象塑造[D];安徽大学;2011年
7 沈菲;戴望舒诗歌创作与其译诗的互文性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8 袁微;象似性视角下意象主义诗歌的文体学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9 吕培林;[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苏豫洁;伯纳德·马拉默德短篇小说中的普世关怀和救赎思想[D];华侨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周聚;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与儒家文化的碰撞[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2 蒋 慧;让内移的视线再现自我——英美现代主义文学片谈[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3 杨深;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 西方20世纪文学回眸(上)[J];人民论坛;2002年02期
4 罗明洲;谈后现代主义文学——兼与现代主义文学比较[J];焦作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5 牛沈明;;20世纪英国现代主义文学[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6 赵玉君;;解读现代主义文学中的“荒诞”意识[J];电影评介;2006年12期
7 宋达;;英美现代主义文学为何能进入1917-1949年间的中国[J];中国文学研究;2006年03期
8 周文君;;现代主义文学的原始精神[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9 易晓明;;工业化建制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兴起[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10 李光荣;;试论西南联大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形成[J];学术探索;2008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谢宇;现代主义文学星空中的亮星[N];中华读书报;2001年
2 周敏;我们应如何阅读现代主义文学[N];社会科学报;2014年
3 夏德勇;评《中国现代主义诗学》[N];文艺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罗朋;1930年代的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与政治[D];兰州大学;2006年
2 方贤绪;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和80年代小说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小莉;从精英到大众[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迎春;蒙古文论中的现代主义文学影响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新庭;现代主义文学的两大杰作[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4 陈思;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香港现代主义文学中的物质书写[D];南京大学;2012年
5 曾素君;文学性问题与现代主义文学的异化现象分析[D];四川大学;2004年
6 黄静;论施蛰存与上海30年代的现代主义文学[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7296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729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