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童话对儿童心理成长的意义
本文选题:童话 + 儿童 ; 参考:《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摘要】:作为儿童文学的经典,童话陪伴很多人度过了童年并对他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然而在当今社会,由于功利主义教育观念的影响,童话在儿童精神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受到威胁。本文探讨了心理学视野中童话与儿童的关系,揭露了童话对儿童心理成长的意义和价值,旨在呼吁人们,重新关注童话,让童话成为儿童的精神食粮。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进行阐述: 首先介绍了童话的定义,起源以及特征。在文章的主体部分重点探讨了童话与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在统一性。从儿童独特的心理特征入手,以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和荣格的集体潜意识和原型理论为理论背景,以著名童话为例,通过对童话的主题和情节模式的具体分析,得出结论:童话的主题满足儿童心理需求,童话的情节模式与儿童心理发展历程相一致。最后从解决心理问题,,促进人格成长,帮助实现社会化三个方面论述了童话对儿童的心理成长有着多方面的贡献。 最后得出结论,童话对儿童的心理成长和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Abstract]:As a classic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fairy tales accompany many people through their childhood and have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m.However,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utilitarian educational concept, fairy tales are threatened in children's spiritual life.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iry tales and children in the field of psychology, and reveals the significance and value of fairy tales to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growth.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appeal to people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fairy tales and to make fairy tales become spiritual food for children.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First, the definition, origi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fairy tales are introduced.In the main part of the article, the author focuses on the inner unity of fairy tales and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Based on Freud's personality structure theory and Jung's collective subconscious and archetypal theory, and taking famous fairy tales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heme and plot pattern of fairy tales.Conclusion: the theme of fairy tales meets the psychological needs of children, and the plot pattern of fairy tale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children.Finally, it discusses the contribution of fairy tales to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growth from three aspects: solving psychological problems, promoting personality growth and helping to realize socialization.Finally, it is concluded that fairy tales have inestimable value for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106.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梅子涵;;童话书包(节选)[J];同学少年;2008年12期
2 刘兴华;幻想中的写作[J];阅读与作文(高中版);2004年03期
3 王泉根;;与200岁的安徒生相遇[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倪筠;;宫泽贤治——童话的魅力[J];大众文艺;2010年10期
5 汤素兰;;一点点好东西[J];文学界(专辑版);2007年06期
6 ;童话城堡[J];新语文学习(小学低年级版);2009年Z2期
7 李学斌;;原型结构及其文学意义——洪汛涛经典童话《神笔马良》的当代解读[J];兰州学刊;2011年02期
8 储佩成;;睿智绽放并蒂花——浅论邝金鼻的寓言与童话[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年04期
9 陶鹰;;读后赘议[J];读书;1983年05期
10 杨静远;;独具一格的动物童话——《杨柳风》[J];博览群书;1996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金燕玉;;不再是很久很久以前……——论童话的当代性[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2 秦文君;;中国儿童文学三十年[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3)[C];2009年
3 蒋风;;东南亚华文儿童文学在蓬勃兴起[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4 曹晋杰;;试论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儿童文学[A];铁流6:新四军文化工作专辑——新四军文化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韦宏;;儿童文学对小学语文教育的作用与影响研究[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6 邹敏;;《儿童文学名著导读》自学考试教材建设之探讨[A];探索的脚步——“十一五”北京高等教育教材建设论文集[C];2010年
7 杨红莉;;论河北儿童文学的审美品质及现代建构[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8 陈虹;;陈鹤琴和儿童文学[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9 詹丹;;城市、童话与戴臻的创作[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韩进;;百年中国儿童文学[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束沛德;整舰启航:凝聚童话的力量[N];文艺报;2008年
2 叶荣鼎;跟山中恒“周游儿童文学世界”[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年
3 魏红;关爱下一代就是关爱未来[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年
4 熊质;关于儿童文学[N];中国妇女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杨为民;杨红樱:为孩子做一道“心灵鸡汤”[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6 韩进;百年中国儿童文学[N];中华读书报;2004年
7 秦文君;儿童文学,点亮世界的光芒[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8 海飞;再书盛世纯真[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9 樊发稼 朱自强 安武林;我说2003年儿童文学[N];文艺报;2004年
10 ;儿童文学给小学语文带来了什么?[N];文艺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学斌;儿童文学的游戏精神[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梅;另一种现代性诉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倩;大众传媒语境下儿童文学传播障碍归因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冯海;从“训诫”到“交谈”[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5 王晶;从文学经典到数码影像[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孙亚敏;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7 侯颖;论儿童文学的教育性[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侯素琴;埃里希·凯斯特纳早期少年小说情结和原型透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9 赵靖夏;论以儿童文学为根基的儿童戏剧教育[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10 赵大军;儿童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与方法[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晓红;《小说月报》(1921-1931)翻译儿童文学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2 王景;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D];安徽大学;2010年
3 张梦煦;新时期女作家创作的儿童文学少女题材小说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梦雪;想象儿童[D];河南大学;2010年
5 吴芳芳;《小朋友》1922-1937[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谭晶;[D];浙江大学;2004年
7 刘桂云;从多元系统理论的角度解读我国五四以来儿童文学的译介[D];山东大学;2010年
8 栾明;当代东北儿童文学的发展与演变[D];吉林大学;2008年
9 陈秋华;周作人与儿童文学关系的深度解读[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李扬;论童话中的死亡叙事[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436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743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