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框架语义学视角下《到灯塔去》译本中的意象元素

发布时间:2018-05-20 00:03

  本文选题:《到灯塔去》 + 意象 ; 参考:《语文建设》2015年18期


【摘要】:《到灯塔去》这部小说是英国弗吉尼亚·伍尔芙女士的代表作,也是一部优秀的意识流小说,全书以到灯塔去为线索展开叙述,再现了拉姆齐一家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生活。意象因素的运用是这部小说的一个突出特点,而《到灯塔去》在中国的影响很大,中文译本也随处可见,本文主要从框架语义学的角度来对小说译本中的意象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加深对小说中各种意象的理解,同时,也对小说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加深体会。拙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介绍《到灯塔去》小说的主要内容;二是介绍框架语义学视角下的"窗";三是框架语义学视角下的"岁月流逝";四是框架语义学视角下的"灯塔";五是介绍视角下小说中的其他意象。
[Abstract]:"to the Lighthouse" this novel is a masterpiece of Virginia Woolf and an excellent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novel. The Ramsay family's life before and after the first World War is reproduced. The use of image factors is a prominent feature of the novel, but "go to the Lighthouse" has a great influence in China, and Chinese versions are also everywhere.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image factors in the nove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rame semantics. In order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various images in the novel, but also to express the theme of the novel deeper understanding. This article is mainly analyzed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first, it introduces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novel to the Lighthouse; The second is to introduce the "window"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rame semantics; the third is "the passage of yea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rame semantics; the fourth is the "lighthou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rame semantics; and the fifth is the other images in the novel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introduction.
【作者单位】: 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外语系;
【基金】: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课题(2012JK169)资助项目;广东省“创新强校”校级建设工程项目阶段成果之一,主持人:蒋丽平
【分类号】:I561.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杜馨;;追寻心中的“灯塔”——浅析弗吉尼亚·伍尔夫《到灯塔去》的意象元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2 冷海连;;追求象征的力量——析《到灯塔去》中的实物意象[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年04期

3 周丽杰;;浅谈《到灯塔去》的静态意象[J];芒种;2014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程晨;;维多利亚女性文学与中国五四以来的女性文学之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2 王欣;张志君;;《到灯塔去》中象征意象的内在诗化意蕴解读[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3 林晓平;;伍尔芙《墙上的斑点》中痛并快乐的生存思想[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年13期

4 彭霞;;On Woolf's Androgynous Thought and Artistic Creation:An Analysis of Lily Briscoe in To the Lighthouse[J];海外英语;2011年06期

5 贺赛龙;;文学创作中的审美灵感及其在期刊编辑中的衍生应用[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年03期

6 马雷;;在场的消抹——论《到灯塔去》中的叙述声音[J];青年文学家;2010年12期

7 宋岳礼;;灯塔般“完美”的女性——从“典型人物”谈《到灯塔去》中拉姆齐夫人的艺术魅力[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8 刘文婷;;从《到灯塔去》看伍尔夫的马克思主义女性观[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毛晋华;;空白视角下对伍尔夫小说《到灯塔去》的解读[J];语文建设;2013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高奋;弗吉尼亚·伍尔夫生命诗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秦一竹;心理与现实的完美结合[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年

2 章璐;再现《到灯塔去》中意识流特征的翻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项凤靖;在片刻之间捕捉到永恒——析弗吉尼亚·伍尔夫意识流小说中的印象主义艺术手法[J];当代文坛;2003年01期

2 杜娟;塔与灯的真实——论《到灯塔去》中灯塔的象征意义[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3 张楠楠;;论《到灯塔去》的美学特征[J];理论界;2006年05期

4 容新芳,张士民;人与物的相映与生辉——论《到灯塔去》中拉姆齐夫人与灯塔的象征意义[J];外语教学;2004年06期

5 梁超;;论《到灯塔去》的艺术形式[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李森;评弗·伍尔夫《到灯塔去》的意识流技巧[J];外国文学评论;2000年01期

7 潘秋子;;《到灯塔去》与《守望灯塔》中的意象比较[J];文学教育(下);2008年06期

8 戴新黎;;论《到灯塔去》的艺术创新[J];学术交流;2009年08期

9 李嵩岳;窗与两性的灯塔——《到灯塔去》中象征主义解读[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晨;弗吉尼亚·伍尔夫和她的名篇《到灯塔去》[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 郭晓春;王建香;;路在何方——从《到灯塔去》看作者的人生观[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3 张楠楠;;论《到灯塔去》的美学特征[J];理论界;2006年05期

4 宋涛;;女性意识的苏醒——解读《到灯塔去》[J];琼州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5 苏丽;陈静;;《到灯塔去》中孩子们“非游戏”的游戏以及大人们对游戏的设计作用[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年08期

6 王菁;;论《到灯塔去》中莉丽·布里斯科的女性意识[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7 余莉;;以《到灯塔去》为例看家庭之于女性[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文U,

本文编号:19122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9122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d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