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福笔下女性的身体经济学
本文选题:笛福 + 佛兰德斯 ; 参考:《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5期
【摘要】:学界较为忽略的笛福的《摩尔·佛兰德斯》和《罗克姗娜》两部小说有一种对早期文本垦殖叙事的转移。"理性的经济人"被置于商业都市、社群关系之中重审。其笔下经典的"女英雄"在男权道德压抑和自身物质欲求推力的夹缝间钻营求生,最终在人之为人的非理性因素和经济理性价值观的拉锯中走向不甚虔敬的"忏悔";这种社群视角重审下的女性身体经济学及其启蒙意义又是理解笛福后期都市小说时所不能忽视的向度。
[Abstract]:The two novels of Defoe's Moore Flanders and Roxanne, neglected by academic circles, have a kind of transference to the narration of reclamation in early texts. Rational economic man "is reconsidered in the commercial city and community relationship." Her classic "heroine" survived between the suppression of patriarchal morality and the thrust of his own material desires. Finally, in the view of irrationality of human being and the value of economic rationality, the trend of "repentance" is not very piety; the reexamination of female physical economics and its enlightening significance is to understand the urban small in the later period of Defoe. The dimension that cannot be ignored when speaking.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561.07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媛媛;;从弗兰德斯看笛福时代英国妇女的地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2 王中宝;洪霞;;从被动移民到主动移民——17世纪上半叶英国对北美移民的动因[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高玮;试论笛福小说作品中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J];长春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4 郭艳英;笛福小说作品中的“荒岛文学”特色[J];长春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5 雷佳娣;;菊花在山谷中孤独地绽放——对斯坦贝克小说《菊》的象征主义解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5期
6 郭新辉;;从象征视角看《菊》中爱丽莎的“手套”[J];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7 谭磊;;丹尼尔·笛福的保险互助思想述评[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8 汤艳梅;;英国城市环境史研究源流与现状[J];都市文化研究;2010年00期
9 朱国华;非同一性与摹仿:阿多诺的美学逻辑[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8期
10 何兰;;关于索绪尔语言价值理论的重新诠释[J];外国语言文学;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启军;;影视明星的符号结构与价值结构——影视明星符号学研究系列论文之一[A];东方丛刊(2005年第3辑 总第五十三辑)[C];2005年
2 汤艳梅;;英国城市环境史研究源流与现状[A];都市文化研究(第6辑)——网络社会与城市环境[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大川;约翰·理查德·格林《英国人民简史》史学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宫宝龙;记号的迷思[D];浙江大学;2011年
4 王军;16-18世纪英国特许公司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立军;西欧村庄共同体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洁梅;世纪之交的精神风景[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7 孙宝国;18世纪以前欧洲文字传媒与社会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王银凤;转型期中国农民利益论[D];复旦大学;2005年
9 王明科;怨恨:中国现代十位小说家文化反思的现代性体验[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邢振东;新型工业化背景下西部工业企业发展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者丽琼;英国反家庭暴力法律的历史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杨晓利;鲁滨逊故事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龚茂莉;绵延的生命线[D];云南大学;2010年
4 杨娜;论17-19世纪的英国贵族社会[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晨辉;英国近代前期贵族家庭的财产分配[D];河南大学;2011年
6 徐慧;近代早期英格兰妇女财产权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杜效梅;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手工艺生产形态初探[D];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1年
8 汪新娟;1665-1666年伦敦大瘟疫的历史考察[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9 邵晓婷;“跨越”:“五月花”号行程的景观分析[D];南京大学;2011年
10 李泽涛;象征主义戏剧艺术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金龙;;论笛福小说创作中的通俗意识与模式[J];鸡西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2 杜曼·叶尔江;论《鲁滨逊漂流记》中表现的笛福宗教观[J];甘肃高师学报;2003年06期
3 陈乐福;;笛福中国观新解[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4年02期
4 李淑玲;吴格非;;漂流的魅力——笛福及其作品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 冯建文;;妇女权益的真正代言人——论笛福作品中的女权主义观点[J];科学经济社会;2007年01期
6 钟昌虎;;析笛福小说中的宗教文化因子[J];职大学报;2007年03期
7 胡凡;;英国作家笛福文学作品中的“荒岛文学”艺术特色[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糜莉莉;;从《鲁滨逊漂流记》看笛福[J];名作欣赏;2012年21期
9 姚孟泽;;笛福:面向公众的自我塑造[J];世界文化;2012年11期
10 王丽亚;;论笛福笔下中国形象的两极性[J];江西社会科学;2012年1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列夫·格罗斯曼 凌云 编译;21世纪的小说[N];中华读书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韩晓东;记录中国从1990年开始的变化[N];中国邮政报;2003年
3 南方朔;瘟疫文学论[N];深圳商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晴;笛福在《瘟疫年纪事》中对主流话语的颠覆与抑制[D];安徽大学;2010年
2 刘淑君;笛福的模式:“被困”与“自由”[D];河南大学;2008年
3 李萍;论新闻经历对笛福文学创作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1年
4 李玲;笛福小说的叙事艺术[D];南昌大学;2006年
5 高玮;“第一位英国小说家”——试论丹尼尔·笛福的小说创作[D];吉林大学;2004年
6 李惠惠;笛福小说与清教主义[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7 姚孟泽;论笛福文本中的个体与社会[D];天津师范大学;2013年
8 钟昌虎;笛福小说的文化透视[D];湘潭大学;2003年
9 刘素萍;坦普尔和笛福眼中的中国形象之比较[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10 周志坚;用爱追寻流浪的人性[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326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932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