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超现实性艺术与时代隐喻——论夏目漱石《梦十夜》的梦境叙事

发布时间:2018-05-29 05:00

  本文选题:夏目漱石 + 《梦十夜》 ; 参考:《外国文学》2015年04期


【摘要】:夏目漱石的小说《梦十夜》内容晦涩费解,情节扑朔迷离。该文本利用梦无序的非理性原理组合情节要素,在时空与情节逻辑层面上形成超现实性叙事艺术。同时该作品显出梦境的视觉化叙事倾向,这正缘于梦的视觉性思维特质。梦本身包含隐喻思维特征,其隐喻意象具有不定性、多元性的鲜明特点。而文学的梦叙事受作者理性支配,在情节要素组合及视觉化描述方面附有理性要素,从而使其隐喻意象更为集中化、理性化。《梦十夜》的超现实性、非理性的叙述表象下隐含着对新旧文化认同差异的时代隐喻意象。
[Abstract]:Natsumi Shu-shih 's novel, Dreams Ten Nights, is obscure and confusing. The text combines the plot elements with the irrational principle of dream disorder and forms surrealistic narrative art on the logical level of time and space. At the same time, it shows the visual narrative tendency of dreams, which is due to the visual thinking characteristics of dreams. Dreams contain metaphorical thinking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metaphorical images are characterized by uncertainty and diversity. However, the narrative of dreams in literature is controlled by the author's rationality and is accompanied by rational elements in the combination of plot elements and visual description, thus making the metaphorical images more centralized and rational. Under the irrational narrative representation, there is a metaphorical image of the times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old and new cultures.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外语学院;
【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重点项目“夏目漱石小说中的梦境叙事艺术研究”(2012SQRW015ZD) 安徽大学博士科研启动经费资助项目“夏目漱石小说叙事研究”
【分类号】:I313.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殷国明;;中国文艺思想的“梦思维”——古典文论阅读札记[J];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2 孙树林;《梦十夜》与儒·释·道[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珏成;吴训成;徐兆坤;;交通拥堵解决方案中的若干问题[J];城市公共交通;2009年10期

2 童时中;模块化的概念与定义[J];电力标准化与计量;1995年04期

3 凌瑞璧;关于应力和应变对偶性的补充[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4 吴照云;;能量系统效率问题的探讨[J];石油石化节能;2012年05期

5 曾礼军;;《太平广记》符命小说的文学叙事与文化意义[J];安康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6 赵苗;;叙事聚焦对身份意图的建构与透视[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7 陈展;赵炎秋;;试论《红楼梦》叙述人的设置艺术[J];武陵学刊;2014年02期

8 曹爱华;;王安忆小说叙事意象的文化意蕴[J];长城;2014年04期

9 宋秀秀;;《史记》的叙事时间与叙事空间[J];滨州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10 蓝冰;;论《世说新语》的诗性叙事[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吴子凌;;小说评点知识谱系考察[A];东方丛刊(2001年第3辑 总第三十七辑)[C];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琼;洪水灾害风险分析与评价方法的研究及改进[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杨东宇;《突厥语大词典》中的医学及相关词汇[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魏高峡;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脑波超慢涨落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4 郑福胜;直线往复磁力驱动器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李萱;现代中国女性小说的梦幻书写[D];南开大学;2009年

6 桂夏辉;煤泥分选过程强化及两段式分选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7 徐卫红;洞庭湖区复杂防洪系统数值模拟模型研究与应用[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3年

8 王红;汉译佛经叙事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9 尹巍;金泽荣汉诗创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10 董定一;明清游历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利东;磺酸盐羧酸盐农药分散剂合成与应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2 赵龙海;基站控制器负载均衡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3 魏美玲;用化学镀法制备低发射率材料[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4 马勇;牙本质过敏症的不同治疗方法对牙本质影响的电镜观察[D];河北医科大学;2003年

5 祝淑珠;矮生菜豆种子胎萌特点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6 张浩然;覆膜砂用树脂的性能检测和提高覆膜砂强度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7 赵国涛;直线往复运动的磁力驱动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8 廖英;高速公路匝道设计的三维建模及应用[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9 陈军;双阴离子分散剂的合成与应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10 苏婷;论作为艺术思维的隐喻[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艳梅;夏目漱石笔下的知识分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2 刘立善;夏目漱石的“非人情”[J];日本研究;2005年03期

3 王树义;王云红;;夏目漱石《其后》作品中的人物解读[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年08期

4 孟庆枢;;小森阳一对夏目漱石的再阐释——以夏目漱石作品中女性形象研究为中心[J];长江学术;2009年04期

5 孙苏平;;试论夏目漱石文学的基石[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李素;;夏目漱石《心》中的“明治精神”[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邱丽君;;再读夏目漱石的《心》[J];新闻爱好者;2011年02期

8 李娇;;夏目漱石文学作品中的亲情观[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9 张焕香;;夏目漱石前期三部曲中的“过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10 佟姗;;夏目漱石“余裕论”简析[J];淮阴工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高鹏飞;;夏目漱石与汉文学[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2 吴光辉;;试论夏目漱石的禅诗意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杨梦;;试论夏目漱石“自己本位”向“则天去私”的转变[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林少华;夏目漱石和他的《心》[N];文汇报;2000年

2 沈宇;回望的眼光[N];文艺报;2014年

3 深圳特区报记者 钟润生;理性客观地观察我们的邻居[N];深圳特区报;2011年

4 张秋红;夏目漱石的《我是猫》[N];中华读书报;2001年

5 刘迪 日本早稻田大学法学博士;日本的自卑与自傲[N];东方早报;2007年

6 马小虎;用“心”去死[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7 欧南;夏目漱石与《梦十夜》[N];黑龙江日报;2004年

8 林少华;文学翻译:美、审美与审美忠实[N];文艺报;2014年

9 宋再新;唐诗魅力应犹在[N];中华读书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光贞;夏目漱石小说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2 张小玲;夏目漱石与近代日本的文化身份建构[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3 孙放远;鲁迅与夏目漱石[D];吉林大学;2012年

4 马英萍;近代化语境下的漱石文学与禅[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懿文;关于夏目漱石作品《心》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2 张焕香;夏目漱石文学中的传统与现代[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袁瑷;无法温暖的归宿[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肖燕;夏目漱石汉诗小考[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倪祥妍;夏目漱石小说的叙事学分析[D];苏州大学;2005年

6 夏爱元;论夏目漱石小说中知识分子的悲剧性生存模式[D];湘潭大学;2006年

7 郑洁;论夏目漱石的《心》[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6年

8 王茜;关于夏目漱石“余裕论”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1年

9 魏中莉;夏目漱石《过了春分》论[D];苏州大学;2011年

10 王玉;夏目漱石《道草》论[D];苏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495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9495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6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