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伊豆的舞女》中爱情萌芽的不确切性——以“我”的单方面爱情萌芽和熏子的纯真天性为中心
本文选题:《伊豆的舞女》 + 爱情 ; 参考:《名作欣赏》2015年27期
【摘要】:《伊豆的舞女》是日本著名文学家川端康成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描写的是一位十九岁的高二学生,为排遣内心不可言喻的忧郁和苦闷,只身来到伊豆旅行,途中偶遇流浪艺人一行,并对舞女熏子产生了似恋非恋的思慕之情。
[Abstract]:Dance Girl of Yidou is a novella by the famous Japanese writer Kawabata Yasunari. It describes a 19-year-old sophomore in senior high school who came to Izu alone for the relief of his indescribable melancholy and distress. On the way encounter a vagrant artist and his party, and the dance girl fumiko produced a love and not love the feelings of admiration.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I313.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杨柏宏;;《伊豆的舞女》中巡回艺人的人物形象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姗姗;;浅议《伊豆的舞女》的艺术张力[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年29期
2 王琦;;川端康成文学之美:纯真淡雅哀伤[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年02期
3 韩倩;孙旭坤;;鉴《伊豆的舞女》品评“悲”“美”意识[J];电影文学;2014年11期
4 杜云;;浅析《伊豆的舞女》中“我”的内心变化[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09期
5 王庆美;;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中的女性美探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18期
6 谢志宇;殷企平;;人生的困局与情境的艺术——论《伊豆的舞女》的内涵和经典性[J];中文学术前沿;2014年01期
7 杨银平;陈宏恩;;钟灵俊秀的舞之精灵——通过《伊豆舞女》看川端康成的唯美风格[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1年10期
8 周晓瑜;蒋慧敏;;爱的传递——浅析《伊豆的舞女》[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年12期
9 陶箭;;唯美主义视角下的熏子[J];山花;2013年18期
10 房舒;;日本文学《伊豆的舞女》赏析[J];青年文学家;2015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伟萍;川端康成与日本传统美[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谭婧;川端康成作品中的生命美学及文化底蕴[D];中南大学;2011年
2 唐颖萍;《伊豆舞女》中的称谓语的汉译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3 李彤;川端康成小说在中国的翻译·传播和接受[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4 胡唯唯;浅谈倒译技巧在小说翻译中的运用[D];吉林大学;2014年
5 南屏秀;中国川端康成研究史—以比较文学角度为中心[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文宇;;从《伊豆的舞女》看川端美的展现[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3期
2 王焕建,吕义国;《伊豆的舞女》中的纯情美[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年23期
3 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节选)[J];语文世界;2001年Z1期
4 虞雅芬;以情纬文 情文并茂——《伊豆的舞女》艺术论[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5 周晓瑜;蒋慧敏;;爱的传递——浅析《伊豆的舞女》[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年12期
6 陈献婉;;赏析日本文学作品《伊豆的舞女》[J];职业;2008年17期
7 李芳;;川端文学的“佛典”思想——《伊豆的舞女》赏析[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8 牛晶;;《伊豆的舞女》:社会底层群体的生存价值观诠释[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9 邱永新;王轶群;;论《伊豆的舞女》[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12期
10 金燕;;《伊豆的舞女》折射出的人格特征[J];邢台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严圣禾;日本艺妓的真实世界[N];光明日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翟斯丹;浅析叶渭渠译本《伊豆的舞女》的翻译特色[D];吉林大学;2012年
2 王小珍;[D];延边大学;2011年
3 段启云;《伊豆的舞女》中的比喻与中文译本的对照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年
4 郭云雪;《伊豆的舞女》与《雪国》的虚实[D];吉林大学;2006年
5 蔡鸣雁;爱的延伸[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6 吴怡宁;从川端文学看心理距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607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960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