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从《白雪公主》中初探后现代女性之特征

发布时间:2018-06-01 04:54

  本文选题:《白雪公主》 + 现代女性 ; 参考:《名作欣赏》2015年03期


【摘要】:白雪公主的童话形象一直是一个单纯美丽善良的公主,但是,在美国后现代作家巴塞尔姆的小说《白雪公主》中,她却成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或者说被彻底颠覆了的形象。性观念的完全开放,使她不再单纯,身上的美人痣也让她的美丽大打折扣,她成了独具特色的现代女性,勇敢,敢于向传统说不;智慧,接受了现代教育也同时具有了新思想;时尚,在两性关系上,更加拥有了主动性,而且性观念开放;有理想,在渴望自由、等待自由和追求自由的道路上,虽然仍有些消极,但从未停止过。分析白雪公主的现代女性特征,使得巴塞尔姆的这部作品就呈现出了鲜明的女性主义色彩,也让该作品成为现代文学中的瑰宝。
[Abstract]:Snow White's fairy tale image has always been a pure beautiful and kind princess, but in the American postmodern writer Barthelme's novel Snow White, she has become a completely different, or completely subversive image. The completely open concept of sex makes her no longer pure, her beauty moles also make her beauty greatly discount, she has become a unique modern woman, brave, dare to say no to the tradition, wisdom, accept modern education also has new ideas; Fashion, in terms of gender relations, has more initiative and open sexual concepts; ideal, in the yearning for freedom, waiting for freedom and the pursuit of freedom, although still some negative, but never stopped. The analysis of Snow White's modern female characteristics makes Barthelme's work take on a distinctive feminist color and make it a treasure in modern literature.
【作者单位】: 佳木斯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佳木斯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后传〉后现代女性主义研究与反思》,项目编号:WQ2012—012
【分类号】:I712.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艳莲;赵玉荣;卞凤莲;;20世纪60年代美国女性悲剧——《白雪公主后传》女主人公形象解析[J];电影文学;2007年24期

2 吕芳慧;;巴塞尔姆《白雪公主》中的戏拟[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曹山柯;;从《白雪公主后传》看后现代文学作品中的道德嬗变[J];外国文学研究;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金茹;;从笑语“婴儿”到哭泣的“宁姑”——男权社会女性失语化与柔弱化的悲剧历程[J];蒲松龄研究;2010年01期

2 汪杨;;秘密花园的文化叙事——论世纪之交中国女性作家的“欲望化写作”[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3 沙宁;;《白雪公主后传》人文精神的互文性嬗变[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卢秀萍;;空中楼阁般的先锋文学思潮——先锋文学特征及衰落原因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5 金红卫;;《五号屠场》中后现代框架下的现代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6 李晓彩;王萌;;身体写作:女权主义的重建与消解[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7 苗雨茂;;日本国家神道不能复活的原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8 刘有成;;解读《五号屠场》,透视后现代文学现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8期

9 张纯;侯广旭;;“误读”视角下的后现代主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2期

10 杨燕佳;;浅议中国新生代科幻小说与后现代主义的渊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李龙强;;论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型[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阶段性成果集(华北卷)[C];2012年

2 李龙强;;论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型[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阶段性成果集(西北卷)[C];2012年

3 黄裳裳;;理解“典型环境”观念的理性基础及多元视角[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4 陈积银;;警惕娱乐化庸俗化新闻的后现代主义倾向[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5 米琳;;《看见月亮了吗?》的后现代性解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王岳川;;中西美学视野中的作品本体构成[A];东方丛刊(1993年第2,3辑 总第六辑)[C];1993年

7 李蓉;;中西女性诗歌比较的现代性视角——女性主体意识比较[A];东方丛刊(2000年第1辑 总第三十一辑)[C];2000年

8 犹家仲;;刘呐鸥小说是现代的还是后现代的[A];东方丛刊(2004年第3辑 总第四十九辑)[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晓娟;中国弦乐史研究六十年(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占伟;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志彬;当代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伟斌;后现代视觉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方新文;对话德育论[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赵建飞;中国电影中的江南影像[D];上海戏剧学院;2011年

10 刘强;全媒体时代中国电影批评的“元批评”[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季婧;理查德·罗蒂新实用主义真理观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晓丹;凯鲁亚克小说《在路上》的后现代主义写作特征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高佳;试析元小说《白雪公主》写作技巧互文性特色的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何承超;论视觉文化语境下的景观电影[D];湘潭大学;2010年

5 王勇军;罗伯—格里耶新小说观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徐群英;论九十年代女性私人化写作[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林丽;我国电视选秀节目的现状与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凤卓;王小波杂文话语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祝永慧;《冠军早餐》的后现代叙事艺术[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谭雷;詹姆逊“认知的测绘”美学理论探析[D];西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王岳川;解构批评的后现代特性[J];广东社会科学;1996年05期

2 卢冰川;;试析后现代主义技巧在《白雪公主》中的应用[J];理论界;2006年05期

3 光辉;;试析小说《白雪公主》中的戏仿[J];前沿;2006年01期

4 马汉广;《白雪公主》与后现代的解构[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5 杨仁敬;论美国后现代派小说的新模式和新话语[J];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02期

6 陈世丹;从《白雪公主》看后现代主义解构趋势[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7 陈世丹,孟昭富;《白雪公主》中的后现代主义重构趋势[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8 庞好农;追梦者的失落和失落的追梦者——当代女权主义视角中的卡罗琳·米伯[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光辉;;试析小说《白雪公主》中的戏仿[J];前沿;2006年01期

2 柯明星;罗先俊;;对经典童话《白雪公主》的经典戏仿[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年11期

3 陈曦;杨晓晓;;浅析《白雪公主》中的拼贴效果[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4 赵攀;;《白雪公主》的互文性解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2年01期

5 孙冬苗;;在戏仿和拼贴中重现经典——谈《白雪公主》中的后现代主义创作手法[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6 陈世丹;从《白雪公主》看后现代主义重构趋势[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7 ;蓝光谍报TOP5[J];现代计算机(普及版);2009年11期

8 张莉;;《白雪公主》与后现代主义的解构和重构趋势[J];长城;2012年12期

9 陈世丹,孟昭富;《白雪公主》中的后现代主义重构趋势[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10 杨晓萍;;《白雪公主》的后现代主义语言阐释[J];中文自学指导;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薛海宁;;《白雪公主》——狂欢的世界[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屹;黔版《白雪公主》带热文化创意产业[N];中国文化报;2007年

2 周静;黔版《白雪公主》的市场探索之路[N];贵州日报;2007年

3 记者 黄翔;《白雪公主》节日添彩宜昌[N];三峡日报;2007年

4 李特;舞剧《白雪公主》少儿不宜[N];中国文化报;2010年

5 谭旭东;“复杂”的《白雪公主》[N];文艺报;2011年

6 周静;舞台“变脸” 全国巡演[N];中国文化报;2007年

7 马进;卡通剧《丑小鸭》、《白雪公主》缘何热演[N];中国文化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张珏娟 实习生 朱培琳;儿童剧市场何处寻钥匙[N];四川日报;2006年

9 鲁敏恬;另类话剧的中国之旅[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10 记者 陈彬斌;“白雪公主”从西子湖赶到紫禁城[N];中国文化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颖;《白雪公主》嬗变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佳;试析元小说《白雪公主》写作技巧互文性特色的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梁银霞;基于解构主义视角看唐纳德·巴塞尔姆《白雪公主》的后现代主义特征[D];西北大学;2011年

3 张珊;《白雪公主》的后现代叙事策略[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尹心灵;论唐纳德·巴塞尔姆小说《白雪公主》的戏仿[D];宁夏大学;2013年

5 黄荣;论唐纳德·巴塞尔姆小说《白雪公主》中的戏仿[D];中南大学;2010年

6 刘小丽;论巴塞尔姆《白雪公主》中的解构主义趋势[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李庆钰;童话的狂欢—唐·巴塞尔姆《白雪公主》的巴赫金式解读[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杨珊;唐纳德·巴塞尔姆《白雪公主》中的黑色幽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4年

9 严峰梅;《白雪公主后传》——对格林童话《白雪公主》的解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吕静静;六十年代的白雪公主—一部后现代文论的形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629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9629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b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