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市》对小说审美个性的再现
本文选题:《大都市》 + 大卫·柯南伯格 ; 参考:《电影文学》2015年16期
【摘要】:《大都市》根据唐·德里罗同名小说改编,由加拿大著名导演大卫·柯南伯格执导。电影在推出之后,在观众之中获得的反响并不强烈。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与影片原著的晦涩难懂有关,而影片恰恰还原了原著文本的风格。要想重新认识柯南伯格的这部电影,必须回归原著,探讨原著的现代性书写。文章从唐·德里罗原著与现代性批判、影片中的末世感与工业破坏性、影片中人际关系的焦虑与荒谬三方面,分析《大都市》对小说审美个性的再现。
[Abstract]:Based on Don Delillo's novel of the same name, Metropolitan is directed by famous Canadian director David Conenberg. After the film was released, the response among the audience was not strong. The reason is largely related to the obscurity of the original book, which restores the style of the original text. In order to reunderstand Conenberg's film, we must return to the original and explore the modernity of the original.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ppearance of the aesthetic personality of the novel in Metropoli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Don Delillo's original works and the critique of modernity, the eschatological feeling and industrial destruction in the film, and the anxiety and absurdity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in the film.
【作者单位】: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基金】:2014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十九世纪英国女性文学的生态伦理学述评”(项目编号:2014BWX007) 2015年度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论人文主义在西方文学中的发展”(项目编号:SKL-2015-1261)
【分类号】:I712.074;J90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郭四春;;论《大都会》中语言的“陌生化”[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年07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宋子平;生态批评视域下的唐·德里罗小说[D];南昌大学;2014年
2 肖雨霏;论唐·德里罗后现代小说中的危机意识[D];暨南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森,胡传胜;历史秩序的失落——在现代性、后现代性与记忆讨论的交叉点上的历史研究[J];学海;2001年04期
2 李宏图;现代性的形成和扩展——17、18世纪的世界现代化历史进程[J];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3 彭南生;近代工商同业公会制度的现代性刍论[J];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4 谢丽君;现代性就是时代性[J];美术;2002年11期
5 周宪;现代性的张力:从二元范畴看[J];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05期
6 张卫中;90年代中国城市小说的现代性[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李怡;“走向世界”、“现代性”与“全球化”[J];当代作家评论;2004年05期
8 徐寅;;艺术秩序和出路问题的现代性思考[J];电影评介;2006年17期
9 殷曼i_;;现代性视野中的艺术体制与艺术家[J];求是学刊;2006年01期
10 张曙光;;全球化:现代性的扩张及其界限[J];哲学动态;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义华;;挑战中国:现代性三重奏[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2 杨成波;;现代性与中国现代化[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俞吾金;;坚持现代性:历史大错位中的价值选择[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哲学对话与文化交流”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4 王锐生;;作为现代性的以人为本[A];“以人为本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人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陈家琪;;现代性背景下的宗教与信仰问题(发言提纲)[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邵龙宝;;如何看待我们的文化传统——兼论文化传统与现代性的联姻与勾连[A];社会进步与人文素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6年
7 邹诗鹏;;全球现代性重建与中国文化转型[A];马克思主义与文化新自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12年
8 陈红玉;;设计与现代性[A];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第八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陆静;;现代性、后现代主义与中国现代化[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10 章益国;;一还是多、同还是异——“东亚现代性”思潮略说[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汝伦;知识分子与现代性的共谋关系[N];文汇报;2002年
2 王庆明;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现代性选择[N];光明日报;2007年
3 张清民;文化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高名潞 美国匹兹堡大学艺术史和建筑史系教授、四川美术学院特聘教授;现代性的中国逻辑:整一现代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上海社科院哲学所 陈翔勤;现代性的时间分析[N];社会科学报;2002年
6 朱红文;现代性与人的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7 ;重构中国式的另类现代性[N];文汇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陈菁霞;中国,一种新的现代性[N];中华读书报;2011年
9 曾军 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优雅的复活或对现代性的怀旧[N];文汇报;2014年
10 王绍培;福柯:不断尝试逃离“现代性”的牢笼[N];深圳特区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成山;历史与自由[D];吉林大学;2011年
2 黄红春;新月派文学观念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静;现代性、后现代性与建设性[D];吉林大学;2008年
2 田甜;社会转型视角下《孽海花》的现代性书写[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3 喻燕;从崇高到荒诞[D];安徽大学;2012年
4 冯晓坤;马克思人学视域下的现代性独立人格建构[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5 罗婷;现代性的另一种姿态[D];浙江大学;2009年
6 张岳;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汉族夏历新年仪式的变迁[D];兰州大学;2009年
7 覃庆辉;鲁滨逊与桑提亚戈形象的现代性批评[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郑斌;隐喻的现代审美文化意义探究[D];辽宁大学;2012年
9 李玮;立足“本土中国”的现代性写作[D];山东大学;2007年
10 吕晓玲;休闲、现代性与自我认同[D];苏州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0190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019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