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非洲文学与诺贝尔文学奖

发布时间:2018-06-24 14:56

  本文选题:非洲文学 + 诺贝尔文学奖 ; 参考:《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摘要】:非洲至今已有索因卡、马哈福兹、戈迪默、库切等4位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们把非洲文学与诺贝尔文学奖紧密联系在一起。4位非洲作家的获奖实至名归,是非洲文学与诺贝尔文学奖的完美结合。由于非洲作家在写作过程中将非洲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思想有机融合,真正关注非洲的命运与发展,且他们运用英语、阿拉伯语书写,加上诺贝尔文学奖有意重视"冷的文学"来推动世界文学的进步,在后殖民文化思潮的影响下,非洲文学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成为瑞典学院的"新宠",频频受到世界的关注。而进入"后诺奖时代",非洲文学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新的时代如何促进非洲文学的长足发展,已经成为摆在非洲作家面前的重要问题。
[Abstract]:Four African writers, including Soyinka, Mahforth, Gordimer and Kuchet, have been awarded the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They have closely linked African literature to the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It is the perfect combination of African literature and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Because African writers combine African traditional culture with modern western thoughts in the process of writing, they really pay attention to the fate and development of Africa, and they write in English and Arabic. In addition, the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intentionally attaches importance to "cold literature" to promote the progress of world literatur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trend of postcolonial culture, African literature became the "new favorite" of the Swedish Academy at the end of the 20th century and the beginning of the 21st century, which frequently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the world. In the post-Nobel Prize era, African literature is faced with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How to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frican literature in the new era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for African writers.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
【分类号】:I406-1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晟;陈永辉;陈珍银;;对中国武术发展的现实关切[J];长沙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2 龚晓斌;;异化翻译对汉语四字成语的影响及其文化透视[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9年01期

3 史仲文;;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与中国的和平崛起[J];国际儒学研究;2008年00期

4 徐少春;;全球化时代的中国管理模式[J];管理学报;2009年12期

5 齐延平;孟雯;;中国法文化传统与现代法治[J];法学杂志;2012年08期

6 尚彦军;李世qG;;工程地质综合性与岩体结构动态控制观的提出[J];地质论评;2013年01期

7 朱明炬;;季羡林的翻译观[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刘梦芙;;为往圣继绝学 启来轸以通途——饶宗颐先生之儒家思想与人文精神[J];孔子研究;2008年03期

9 谭中;;继承与发扬季羡林学术遗产 进一步加强对中印文化的研究[J];南亚研究;2009年03期

10 杨亚利;;论张载的“天人合一”思想[J];理论学刊;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朱晴逸;;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及创编探究[A];《体育科研》2008年第2期(总第110期)[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金忠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论[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王希鹏;文化哲学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3 吴天智;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中的和谐观念及其当代转换[D];南开大学;2009年

4 马文国;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武术教育与学校武术[D];上海体育学院;2008年

5 石大建;“儒经”诵读思潮在民间社会的兴起及其动员机制[D];上海大学;2010年

6 景俊美;中国传统节日在当代的精神价值[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毕小蕊;中西方“移情说”物我关系差异探源[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张健;试析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及其启示[D];中共广东省委党校;2011年

3 刘玉;产品设计的传统意境营造研究[D];江南大学;2007年

4 章杰超;论合同的有效要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5 马洪骏;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传播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6 朱聪;译者的话语权[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祁文洁;天人视野下的兴观群怨[D];郑州大学;2008年

8 郭小玉;翻译家季羡林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9 王芳;跨文化艺术传播中“中国元素”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10 杨帆;法国右翼媒体中的中国形象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诺贝尔文学奖的20个当然与20个遗憾[J];兰州科技情报;2001年05期

2 唐德;南非作家库切获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J];当代外国文学;2003年04期

3 吴艳;显现/隐蔽的“互动”与“组织”——论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的整体素质[J];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02期

4 梁汉平;;诺贝尔文学奖女得主评述[J];鸡西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5 罗明洲;;诺贝尔文学奖的数字学研究[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6 公文;;简论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的鲜明特色[J];文学界(理论版);2010年03期

7 欧荣;;国内外诺贝尔文学奖研究综述[J];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0年02期

8 李升炜;杨晓红;;21世纪诺贝尔文学奖与流散写作[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年01期

9 冯亦代;;诺贝尔文学奖的我见[J];群言;1987年02期

10 李玉杰;二十世纪诺贝尔文学奖琐议[J];菏泽师专学报;199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文坛短波[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2 埃克斯坦;麦永雄;;纳丁·戈迪默:1991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A];东方丛刊(1994年第1辑 总第八辑)[C];1994年

3 蒋岱;;奈保尔《米格尔大街》的文化诗学内涵——兼论中国人的诺贝尔文学奖情结[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4 顾朴光;;曹雪芹与诺贝尔文学奖[A];红楼纵横谈——2012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第二十二分会场暨贵州省《红楼梦》研究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彭匈;关于诺贝尔文学奖的记忆[N];广西日报;2012年

2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及其意义[N];文艺报;2013年

3 小文;诺贝尔文学奖让我们更懂文学吗?[N];光明日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施晨露;诺贝尔文学奖引发出版大战[N];解放日报;2013年

5 记者 马晓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因健康原因无法领奖[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6 本报记者 康慨;诺贝尔文学奖 笃定明天揭晓[N];中华读书报;2013年

7 田中禾;从21世纪的诺贝尔文学奖说起[N];文学报;2013年

8 张敬伟;诺贝尔文学奖变娱乐狂欢[N];深圳商报;2014年

9 记者 尚栩;法国:已有15位获诺贝尔文学奖[N];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

10 本报记者 黄振伟;诺贝尔文学奖:105年的“误区”[N];财经时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朱信华;通往“理想主义”的文学之旅[D];暨南大学;2008年

2 姚金;2001-2009诺贝尔文学奖分析[D];河南大学;2010年

3 龚雅婧;国内报纸(1999-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报道[D];南昌大学;2009年

4 周权;对荒诞世界的冷峻思考与独特的叙述视角[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5 王慧;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的人际探讨—评价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619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0619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f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