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正时代的童谣来看日本童谣文化
本文选题:大正时代 + 童谣 ; 参考:《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摘要】:每个国家都有童谣的存在。童谣显示了一个国家的独特文化。现在童谣一词指的是“小孩的歌谣”,其实童谣还有很多层面的意思。童谣既是艺术也是文学。童谣的歌词关系着一个国家的社会、文化和大自然。 童谣的变化表现了国家的文化改革。大正时代的童谣运动使日本的童谣受到了极大的变革。童谣运动为孩子们创作了具有艺术价值的新童谣。儿童杂志《红鸟》的创刊是童谣运动开展的契机。最初是以创作童话和童谣为口号的文学运动,并产生了“创作童谣”,为童谣增加了新的意义。 童谣运动之后创作的童谣中有很多现在也很有名的童谣。例如代表着童谣运动兴起的《金丝雀》、《红蜻蜒》、《七岁的孩子》等童谣还能在日本的教科书中找到。 本论文对童谣的黄金时代一大正时代的童谣进行了论述和分析。大正时代从1912年到1926年这十四年间,在日本的历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主要考察了深受日本人喜爱的大正时代创作的童谣。 首先阐述了童谣运动前的自然童谣和明治时代的小学歌唱。自然童谣是自古代口头传承下来的童谣,小学歌唱大多是将外国名曲添加口本歌词,口本人为此感到不和谐,因此童谣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接下来对童谣运动时产生的童谣进行了分析。该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内容,从日本具有代表性的童谣歌词和背景两方面进行了说明。最后从大正时代童谣的文化特征和如何保护童谣文化等几方面进行了论述。 笔者期盼通过本稿的研究,明确大正时代的童谣特征和口本童谣文化,更加理解口本的童谣文化。
[Abstract]:Nursery rhymes exist in every country. Nursery rhymes reveal the unique culture of a country. Children's rhymes now refer to "children's ballads", in fact, nursery rhymes have many meanings. Nursery rhymes are both art and literature. The lyrics of nursery rhymes relate to the society, culture and nature of a country. The change of nursery rhymes reflects the cultural reform of the country. The movement of nursery rhymes in Taisho era made great changes in Japanese nursery rhymes. The nursery rhyme movement created new nursery rhymes of artistic value for children. The launch of Children's magazine Red Bird is an opportunity for the children's rhyme movement. At first, it was a literary movement with the slogan of creating fairy tales and nursery rhymes. Among the children's rhymes created after the nursery rhyme movement, there are many now well-known nursery rhymes. For example, canary, red dragonfly and seven-year-old children, which represent the rise of nursery rhymes, can also be found in Japanese textbooks. This paper discusses and analyzes the children's rhymes of the golden age. The 14-year period from 1912 to 1926 was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Japan's history. It mainly examines the children's rhymes created in Taisho era, which are popular among Japanese. First of all, the children's rhyme before the movement of natural nursery rhymes and Meiji-era elementary school singing. Natural nursery rhymes are children's rhymes passed down orally from ancient times. The primary school singing is mostly to add the lyrics of foreign famous songs, mouth I feel disharmonious for this, so the nursery rhyme movement has been carried out vigorously. Next, the children's rhymes generated during the children's rhyme movement were analyzed. This part is the main content of this paper, from the Japanese representative nursery rhyme lyrics and background two aspects to explain. Finall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s rhymes and how to protect them. The author looks forward to clarify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e of children's rhymes in Dazheng era and understanding the culture of children's rhymes in this paper.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313.07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乐云仙;沔阳童谣 鲜活蹦跳[J];湖北文史资料;1997年04期
2 李云鹏;渭水源童谣:孩子们的欢宴(下)[J];丝绸之路;2004年04期
3 任晓慧;《童谣唱游》的设计及体会[J];音乐天地;2005年02期
4 ;校园童谣四首[J];少年儿童研究;2001年05期
5 陈明淳;奶奶的童谣[J];湖南林业;1998年04期
6 陶方宣;九月童谣[J];上海戏剧;1998年01期
7 陈秀娟;童谣与五行——兼论东汉政治历史[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6期
8 ;韩国119少年合唱团[J];上海消防;2001年12期
9 ;童谣六首[J];山东教育;2000年09期
10 李云鹏;渭水源童谣:孩子们的欢宴(上)[J];丝绸之路;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温冬梅;;儿童语篇与名词化隐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王慧治;;我们这一家[A];铁流 17——踏着共和国的旋律[C];2010年
3 张宁;;秦民谣探述[A];秦文化论丛(第十辑)[C];2003年
4 李泽林;;启蒙老师[A];老兵话当年(第一辑)[C];2001年
5 王龙台;;谈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扮演的角色[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九次年会交流论文论文集[C];2004年
6 实藤惠秀;田家农;;郭沫若的日本留学时代[A];“郭沫若在日本”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1988年
7 山田清三郎;田家农;;访中国的两位作家[A];纪念郭沫若逝世十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1987年
8 李小平;;论漳州籍现代作家杨骚30年代的创作[A];论闽南文化:第三届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5年
9 加藤三由纪;;中国乡村文学的当代意义——以日本为参照[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5)[C];2009年
10 晓春;;伪满时期日本学者在“满洲地区”搜集的民谣[A];清代政治制度与民族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苏宗;如何面对“另类童谣”?[N];中国民族报;2004年
2 幼君 德孚;健康的童谣健康的心[N];中国文化报;2005年
3 王雪竹;让孩子远离“灰色童谣”[N];光明日报;2004年
4 王雪竹;让孩子远离“灰色童谣”[N];湖北日报;2004年
5 汪桂桂 李黎;童谣“另类”也知心[N];湖北日报;2004年
6 王月迪 李思垣 本报记者 唐小清;灰色童谣何时能“染绿”?[N];黑龙江日报;2004年
7 尹晓华;让孩子远离“灰色童谣”[N];四川日报;2005年
8 记者 巩峥 通讯员 陈虹;西城小学生自编万首新童谣[N];北京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王柏玲;让孩子唱着童谣上学去[N];文汇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李湘萍;广西上万人次投入“新童谣 新儿歌”创作表演大赛[N];广西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宫下正兴;以日本大正时代为背景的郭沫若文学论考[D];山东大学;2006年
2 陈云哲;跨界的想象与无界的书写[D];吉林大学;2010年
3 蒋晓丽;中国近代大众传媒与中国近代文学[D];四川大学;2002年
4 陈红旗;中国左翼文学的发生[D];吉林大学;2005年
5 张伟忠;现代中国文学话语变迁与中学语文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余嘉;中国批评视野中的俄苏“红色经典”[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郝明工;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生成论[D];四川大学;2005年
8 王文参;五四新文学的民间文学资源[D];兰州大学;2006年
9 路晓冰;文化综合格局中的战国策派[D];山东大学;2006年
10 刘骋;宣传学视野中的左翼文学[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牟鑫;从大正时代的童谣来看日本童谣文化[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2 汪昱雯;童谣与儿童德育[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3 傅春鸣;广州传统童谣的审美阐释[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蓝水萍;中国汉族和越南京族童谣对比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5 张微;校园童谣的传播路径及其调控[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6 石梦瑶;基于童谣活动的小学生德育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凯;幼儿园童谣教学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8 莫丽;桂林童谣保护与教育传承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9 谭霖;民俗学视角下马山童谣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10 王盈盈;童谣中的“孤独”和“悲伤”[D];吉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0871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087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