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基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丽姬娅》

发布时间:2018-07-01 17:01

  本文选题:女性主义 + 爱伦·坡 ; 参考:《陕西教育(高教)》2015年02期


【摘要】:爱伦·坡既是19世纪美国作家、诗人、评论家,又是恐怖小说大师、侦探小说之父,他创造了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丽姬娅》发表于1838年,是爱伦·坡较早的一篇杰出的短篇小说,也是爱伦·坡本人最珍爱的一个作品。基于女性主义视角,本文试从女性形象、话语权、死亡命运、新女性等方面解读这部作品,旨在更好地理解爱伦·坡的作品思想。
[Abstract]:Allan Poe is a 19th-century American writer, poet, critic, master of horror fiction, father of detective fiction, who created many classic literary works. [Lydia] was published in 1838. Allan Poe is an earlier outstanding short story and his most cherished wor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m, this paper tries to interpret this work from the aspects of female image, discourse power, death fate, new women and so on,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Allan Poe's works.
【作者单位】: 西安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I712.07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晓光;;陈中见新,生中得熟——浅析陌生化手段在“聊斋形象”创作中的运用[J];蒲松龄研究;2008年01期

2 张智义;关于华兹华斯诗学遗产价值的再认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3 胡俐;黄春华;;浅析《印度之行》中的后殖民意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4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5 饶晓红;;昆丁:麦克白人生箴言的全面演绎——《喧哗与骚动》的互文性解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6 饶晓红;;“声音”与“愤怒”——班吉的后结构主义解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张静静;;人类苦难与艺术困境——论阿多诺的“奥斯威辛”命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8 何春耕;中国伦理情节剧电影的情感化审美特征[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9 梁文春;;从空间视域的角度解读茨威格的小说《象棋的故事》[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10 郭雪峰;;对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的几点解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学勇;;叙事学视阈中的鲁迅阐释[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戴冠青;;朱熹的民间想象与闽南民众的崇儒精神[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戴冠青;;用审美心胸打造诗意人生——论《陈明玉吟稿》的美学价值[A];福建省诗词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暨福建诗词(第十七集)[C];2007年

4 米琳;;《看见月亮了吗?》的后现代性解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吴荣兰;;从无声到有声——论《喜福会》中华裔女性自我身份的建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6 戴方方;;《最蓝的眼睛》的多文本叙事结构和多元叙述视角[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陈烨;;用精神分析批评解读《小镇畸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曹山柯;;从《白雪公主后传》看后现代文学作品中的道德嬗变[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穆宝清;;《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一部充满生态思想的作品[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张胜兰;;《虹》中人物之间的伦理关系[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明端;从伤痛到弥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佳;黑泽明作品的美学特质及其对当代中国电影的启示[D];南开大学;2010年

4 董秀丽;20世纪90年代女性诗歌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高波;论现象学方法与概念对艺术审美本质研究的意义[D];山东大学;2010年

7 任相梅;张炜小说创作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贺彩虹;笑的解码[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吴芳;西方男性学者视角下的女性主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潘震;中国传统情感英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秀利;人类的生态危机[D];河北大学;2009年

2 季婧;理查德·罗蒂新实用主义真理观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岳婷婷;从接受美学角度研究中国传统戏剧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孔德鑫;爱·摩·福斯特的“联结”之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石睿;探寻精神的归宿[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彬;接受美学对语文教学影响的辩证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韩红梅;交往行为理论视角下对教育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8 胡潇;跨文化视野中《喜福会》的文化因素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罗秋荣;痛苦而丰富的“追寻”之旅[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戴红霞;从关联理论角度看汉英公示语翻译[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行望;;囿于幻觉中追回的美好——浅析《丽姬娅》自我叙述的内在影像[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2 杜予景;;一个“不在场”的他者叙事——《丽姬娅》的现代阐释[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肖燕姣;;《丽姬娅》预设艺术效果分析[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年11期

4 白雪芳;;挣扎于生死边沿的灵魂之呐喊——《丽姬娅》中人物的心理剖析[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陶久胜;;从《丽姬亚》看爱伦·坡的梦幻女性[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6 胡建华;;爱伦·坡短篇小说“丽姬娅”的不可靠叙述[J];世界文学评论;2008年01期

7 周正履;刘敏贤;;当丽姬娅遇见哥特——谈爱伦·坡小说《丽姬娅》中的哥特特征[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年11期

8 邢艳楠;;《画皮》与《丽姬娅》的中美文化比较[J];考试周刊;2010年04期

9 周晶;李莉;肖潇;;性别与叙事——论《丽姬娅》中的男权话语[J];学理论;2010年32期

10 周远;;探析爱伦·坡的《丽姬娅》中的意识流艺术[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马震平;为什么结婚[N];中国妇女报;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维;埃德加·爱伦·坡短篇小说中的现实主义死亡观[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4年



本文编号:20884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0884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b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