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皮瓦克“庶民研究”的理论建构策略
本文选题:斯皮瓦克 + 庶民研究 ; 参考:《文艺理论研究》2015年01期
【摘要】:斯皮瓦克是庶民学派早期的核心成员之一,她在后续研究中引入臣属者视角,重修界定了庶民学派的核心概念,同时还修正了该学派早期所建构的批评方法。她的"庶民研究"并非中西学界认为的那样从属于"后殖民批评"或"女性主义批评"。斯皮瓦克的"庶民研究"为读者勾勒出了庶民经验被遮蔽的踪迹及其背后所隐藏的权力关系,进而挖掘出庶民反抗所具备的政治意义,为庶民经验进入知识生产开启了全新的可能性。
[Abstract]:Spivak was one of the core members of the common school in her early years. In her subsequent studies, she redefined the core concepts of the common folk school by introducing the perspective of his or her subjects, and revised the critical methods constructed by the school in the early period. Her study of commoners is not subordinate to post-colonial criticism or feminist criticism as thought by Chinese and Western scholars. Spivak's "the study of the plebeian" outlines for the reader the traces of the common people's experience obscured and the hidden power relationship behind it, and then excavates the poli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plebeian resistance. For the common people experience into knowledge production opened up a new possibility.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文学院;暨南大学;
【基金】: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庶民学派文学批评理论探析”[项目编号:12YJA752002] 暨南大学“宁静致远”项目“当代文学理论研究的范式危机与转型”[项目编号:12JNYH007]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10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关熔珍;;斯皮瓦克翻译研究初探[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陈义华;;斯皮瓦克庶民研究的“臣属者”视角[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3 潘道正;李进超;;“文学或许仍有所作为”——斯皮瓦克美育思想研究[J];学术论坛;2013年11期
4 王晓路;文化政治与文化批评——斯皮瓦克文学观的解读[J];外国文学;2004年05期
5 陈永国;从解构到翻译:斯皮瓦克的属下研究[J];外国文学;2005年05期
6 曹莉;;后殖民批评的政治伦理选择:以斯皮瓦克为例[J];外国文学研究;2006年03期
7 张宁;;翻译政治的“三维空间”——佳亚特里·C·斯皮瓦克的“翻译的政治”及其他[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8 巴微;;多重的身份 自由的视角——斯皮瓦克理论综述[J];新西部(下半月);2008年07期
9 李红玉;;斯皮瓦克翻译思想探究[J];中国翻译;2009年02期
10 郝琳;;翻译“他者中的他者”:一种策略上的本质主义——透视斯皮瓦克的后殖民翻译诗学[J];中国比较文学;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岳川;;斯皮瓦克的后殖民理论[A];东方丛刊(1997年第1、2辑 总第十九、二十辑)[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编译 王惠民;猪膀胱粉末让断指奇迹再生[N];北京科技报;2007年
2 李应志;解构的文化政治[N];社会科学报;2005年
3 王宁;雅克·德里达:批评的遗产[N];中华读书报;2004年
4 ;德里达与中国[N];文艺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关熔珍;斯皮瓦克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2 李秀丽;透过文学进行文化和政治批评[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丹;中西方语境下鲁迅与斯皮瓦克对“翻译政治”的阐释[D];中南大学;2009年
2 刘神生;斯皮瓦克庶民批评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3 孙芳芳;斯皮瓦克的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理论[D];新疆大学;2011年
4 王影君;斯皮瓦克的后殖民女权主义诗学批评[D];辽宁大学;2007年
5 乐佳;斯皮瓦克庶民研究的探讨[D];苏州大学;2012年
6 戴学德;论《翻译的政治》中的修辞与伦理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7 江伟娇;斯皮瓦克后殖民批评理论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8 巴微;女性主义视域中斯皮瓦克理论的价值与意义[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9 王勇;斯皮瓦克与克里斯特瓦的女性主义批评比较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10 戴佳锟;“后殖民理性批判”之“药毒”[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032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10326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