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黑人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仁慈》解读

发布时间:2018-07-12 20:23

  本文选题:黑人女性主义理论 + 自我认同 ; 参考:《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摘要】:托尼·莫里森作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性作家,是当今美国乃至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女性作家之一。黑人和女性的双重身份使她关注黑人女性在种族以及父权制压迫下的自我觉醒、追求独立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黑人姐妹相互影响等问题。国内外文学评论界对她之前的多部小说从多个角度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对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种族的反抗,女性主义,叙事风格。然而,他们却很少从黑人女权主义方面进行研究。本篇论文正是从黑人女性主义的角度来分析《仁慈》中黑人女性对自我价值的认同。 黑人女性主义理论兴起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是女性主义重要的分支。它主要研究美国社会强加于黑人妇女身上的种族歧视和父权制的双重压迫,揭示黑人妇女在这些压迫下所受的苦难,以及他们的不同反应和态度,并为她们提供一些摆脱苦难的方法。 本文由引言、主体和结论三部分组成。引言部分简单介绍了作者莫里森的生平和著作,其次是关于国内外学者对莫里森小说《仁慈》的评论现状,然后指出了本文所需要的黑人女性主义理论基础。 第一章阐述了黑人女性在奴隶制度下面临的双重压迫,,她们深受种族歧视,饱受父权制的压迫,身心遭受到极大的创伤。正是由于这样悲惨的遭遇使得一位黑人奴隶母亲为了保护自己的女儿而不得不亲自丢弃她。第二章分析了黑人女性对于自己主体地位的意识觉醒。黑人女性在母爱的鼓励下、周围社区人的帮助下以及在她们各自的前进旅途中所受到的不同经历的激励下,努力地为实现自己的自我价值而奋斗。第三章揭示了莫里森所提到的黑人女性建立自己主体地位的途径--赋权自己、包容差异、彼此团结并且建立姐妹情谊。最后结论部分总结了黑人女性为实现自我的奋斗历程。并探讨了黑人女性的出路问题,为黑人女性的崛起指明方向和道路。同时也指出了不同种族、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女性要互相帮助、彼此包容的重要性。通过将黑人女性主义文学理论与托尼·莫里森著作《仁慈》结合,我们可以更深层次地理解这位伟大的女性作家托尼·莫里森和她的作品。
[Abstract]:As the first black female writer to win the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Tony Morrison i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female writ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world. The dual identity of black and female made her pay attention to the self-awakening of black women under the oppression of race and patriarchy, the realization of independence and self-worth, and the influence of black sisters on each other. Literary critics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made extensive and in-depth research on her previous novels from various angles. The research on it mainly focuses on racial resistance, feminism and narrative style. However, they did little research on black feminism. This thesis analyzes black women's recognition of self-wort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lack feminism. Black feminist theory, which originated in America in 1970's, i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feminism. It focuses on the dual oppression of racial discrimination and patriarchy imposed on black women by American society, revealing the suffering suffered by black women under these pressures, as well as their different reactions and attitudes, And to provide them with some way out of suffering. This paper consists of three parts: introduction, subject and conclusion. The introduction briefly introduces the author's life and works, followed by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comments on Morrison's novel "Benevolence", and then points out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black feminism needed in this paper. The first chapter expounds the double oppression faced by black women under slavery. They suffer from racial discrimination and patriarchy, and suffer great trauma in body and mind. It was because of this tragic experience that a black slave mother had to abandon her in order to protect her daughter. The second chapter analyzes the awareness of black women about their subjective status. Black women, encouraged by maternal love, helped by the community around them and inspired by their different experiences on their journey, strive to realize their own self-worth. The third chapter reveals the way for black women to establish their own subjective status-to empower themselves, to tolerate differences, to unite with each other and to establish sisterhood. The last part summarizes the black women's struggle for self-realization. It also discusses the way out of black women, and points out the direction and path for the rise of black women. It also points out the importance of helping and accommodating women of different races and cultures. By combining Negro Feminist Literary Theory with Tony Morrison's work "Benevolence", we can further understand this great female writer, Tony Morrison, and her works.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712.07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惠君;;“母与女”:母女谱系在《喜福会》中的体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2 黄敏;;艺妓文学与古代女性的挣扎和“超越”[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2期

3 胡皓;;平行研究下的《玩偶之家》与《终身大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7期

4 曹爱萍;;贝蒂·弗里丹《第二阶段》与美国第二次女权运动的发展[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7期

5 李晓光;;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发展:社会性别视角的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卢志梅;;《法国中尉的女人》的生态女权主义解读[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7 张朝政;;从生态女性主义解读《弗兰西斯·麦康伯的短暂幸福生活》中的女性形象[J];才智;2011年30期

8 熊细滚;姜娜;;作家丁玲的女性主义解读[J];长城;2011年10期

9 彭玉凌;;论性别平等的宪法保护[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高彬;;美国妇女争取选举权运动的历史根源[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振;延安《解放日报》中的性别与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3 闫薇;马克思经济学基本命题:分析马克思主义的“重构”、“辩护”和“修正”[D];吉林大学;2011年

4 李军;想象性书写与边缘性阅读[D];吉林大学;2011年

5 高莹;21世纪中国女性党政领导人才开发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卓惠萍;论政府对农村性别文化的型塑与重构[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冷舜安;当代中国性别和谐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胡明贵;自由主义思潮与新文学现代性品格[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胡妮;托妮·莫里森小说的空间叙事[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詹焱;社会性别视角下的法律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千;自然·女性[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欧海艳;林白小说创作本土化流变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谢秋慧;仫佬族家庭中的妇女权利问题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李欣;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十九世纪英国小说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5 胡君;论德拉布尔笔下现代知识女性的困境与理想追求[D];江南大学;2010年

6 李玫;解放区文学女性形象书写[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苏映宇;社会性别视角下的社会保障政策公平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高萌;黑人女性主体性的重建[D];山东大学;2010年

9 巩凡;美国女权运动的第二次浪潮(20世纪60-80年代)[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露;马克思政治哲学视域下的后现代女权主义[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183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1183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4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