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德里克的力量书写——评《桦树皮小屋》
[Abstract]:Louis Edric is one of the most prolific writers in Indian literature. Birch Bark House is one of his six children's novels. According to the arrangement of spring, summer, autumn, winter and four seasons, the works are centered on the Ojibulbe girl, Omakaias, and show the wisdom, strength and attitude of the Indians towards nature, their own ethnic groups and other peoples. Edric focuses on writing a kind of power, the four seasons' cycle in the structure of the novel, which is a metaphor for the transfer of power between Indian tribes. This cohesive force results from the love of each other among tribal members and between Indians and all things in the universe. This cycle of love constituted a cycle of powerful forces, which gave the Indian nation enough strength and courage to weather the cold winter and usher in spring and autumn.
【作者单位】: 首都体育学院外语教研室;
【分类号】:I712.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剑鸣;文化接触与美国印第安人社会文化的变迁[J];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03期
2 黎会华;;路易丝·厄德里克的儿童文学创作——兼评《桦树皮小屋》四部曲[J];外国文学动态;2013年04期
3 陈靓;;《痕迹》和《爱药》的宗教杂糅特征[J];外国文学研究;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明香;从“文化帝国主义”到“跨文化传播”[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2 孙妮;评《三位女性的文本与帝国主义的批判》译本——兼论西方文论的翻译标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韩亚文;跨文化交际中的误征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徐在中;;从《鲁宾逊漂流记》看西方殖民过程[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罗少清;;吉卜林的殖民主义情结——解读《基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6 杜兴梅;;殖民地女性找寻自我的悲歌——《藻海无边》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7 吴伟;李冬梅;;浅谈《非洲的笑声》的文体实验与叙述创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8 刘晓晗;;福尔摩斯眼中的殖民伦敦形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9 王舒涵;;文化帝国主义是否是一个科学的历史定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1期
10 马丽蓉;论西方传媒在中阿合作中的阻障作用[J];阿拉伯世界;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小菲;;“杂交性”策略在跨文化符码中的运用及受众的解读——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案例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2 翟巧相;;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美国联邦政府对印第安人的教育政策[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3 鲁明军;;谁之批判?何种现代性?——当代艺术批评的价值重思与实践检省(1990-)[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4 葛士恒;;后殖民语境下的文化资本争夺战——对“中国符号”热的再探讨[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5 马丹丹;;流亡者的“想象共同体”——改革开放30年流亡电影的中产阶层意识[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6 李今;;晚清语境中的鲁滨孙汉译——《大陆报》本《鲁滨孙飘流记》的革命化改写[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7 杨岚;;普世价值观建构与多元文化的相互制衡[A];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第八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施拟阳;李明明;;跨文化语境下中美影视传播中双向交流的冲突与融合[A];首届华中地区新闻与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获奖论文[C];2010年
9 沈冬欢;;《黑暗的心》中约瑟夫·康拉德的矛盾情结[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0 洪晓纯;;双重解放话语的建构——试析穆萨·杜比的《后殖民女性主义<圣经>诠释》[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十五辑[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付明端;从伤痛到弥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苗永敏;拒绝妥协[D];苏州大学;2010年
4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席珍;资本主义扩张路径下的殖民传播[D];浙江大学;2010年
6 谢宏忠;基于文化多样性视野的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伍先成;民族文化保持的影像到场[D];云南大学;2010年
8 王志彬;当代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郭继文;文化软实力的历史观阐释[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寅;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国家建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春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义务[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政吉;东方主义在《女勇士》中的解构:性别、种族和文化[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王君;论詹姆逊的全球化文化思想[D];湘潭大学;2010年
4 金玲;《大地》三部曲的跨文化解读[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任春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域下的文化认同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江华;艰难的联结—E·M·福斯特小说潜含的现代性主题[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颜培;跨文化书写[D];江南大学;2010年
8 陈海红;论萨义德的文学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杨;《曼斯菲尔德庄园》中的帝国话语[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赵静;奥斯丁小说的政治和道德倾向性[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春蕾;;路易丝·厄德里克中国研究现状综述[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2 蔡俊;;论印第安作家厄德里克小说中的边界主题[J];外国文学研究;2013年03期
3 田燕;胡健;;论厄德里克小说中的后现代情怀[J];求索;2013年08期
4 张琼;;从失控到把控——从《鸽疫》看厄德里克“环小说”叙事的多声部发展[J];外文研究;2014年01期
5 杨恒;;罪恶·正义·救赎——评路易丝·厄德里克的获奖作品《圆屋》[J];芒种;2013年17期
6 李靓;;论路易斯·厄德里克的千面人物重构[J];当代外国文学;2010年04期
7 邹惠玲;;继承与改写:厄德里克的《爱药》与印第安文艺复兴的归家模式[J];当代外语研究;2010年08期
8 唐煜;;世纪之交的太息——评厄德里克《无名驹神迹》[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2年10期
9 丁文莉;邹惠玲;;《痕迹》和厄德里克:小说内外的恶作剧者[J];当代外国文学;2013年03期
10 李聪聪;;路易丝·厄德里克作品《爱药》中印第安人生存困境的阐述[J];青春岁月;2014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深圳特区报记者 廖露蕾;把美食传统发扬光大[N];深圳特区报;2010年
2 宋赛南;厄德里克《踩影游戏》:“有”与“无”的中间是边缘[N];文艺报;2011年
3 吴艳虹;印第安文化的温暖与困境[N];文艺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蔡俊;超越生态印第安:论露易丝·厄德里克小说中的自然主题[D];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金小天;复乐园——露易丝·厄德里奇小说世界中的女性解读[D];四川大学;2005年
2 左桂花;土地上的生存—解读路易丝·厄德里奇的小说《痕迹》[D];四川大学;2007年
3 赵苹;路易丝·厄德里克的《爱药》的生态批评阐释[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4 董洁;《爱药》的后殖民解读[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健;《爱药》:当代北美印第安文化建构[D];吉林大学;2011年
6 傲都;自然与印第安人—路易斯·厄德里克《爱药》中生态主题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7 潘晓涛;路易斯.厄德里克《爱药》的魔幻现实主义解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胡梦蝶;北美印第安的归家历程[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1285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128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