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作为救亡符号的拜伦《哀希腊》:清末民初的政治化阐释、接受与影响

发布时间:2018-08-07 19:22
【摘要】:正近代中国深陷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渊,中华民族遭遇到空前的灭顶之灾,民族救亡是摆在每个中国人面前的刻不容缓的任务。面对深陷危机之中、遭遇着西方列强的猛烈冲击和昏庸无能的封建帝王腐朽统治的国家,"以天下为己任"的士大夫意识与自我期许,使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天生就与政治结下了难以割舍的情缘,一度饰演着新时代催生者的角色(1)。为了拯救中华民族,使之摆脱危亡的境地,走上现代化的道路,英国浪漫主义
[Abstract]:Modern China is mired in the abyss of semi-feudal and semi-colonial, the Chinese nation has encountered unprecedented disaster, national salvation is an urgent task in front of every Chinese. In the face of the deep crisis and the fierce impact of western powers and the decadent rule of the feudal emperors, the literati and officials who "take the world as their duty" have their own consciousness and self-expectation. Chinese modern intellectuals were born with politics, once played the role of the spawning of the new era (1). In order to save the Chinese nation, to extricate it from danger and to embark on the road of modernization, British Romanticism
【作者单位】: 常州工学院外国语学院;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委托项目(项目编号11JD76)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5NDJC071YB)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5SJD518) 常州工学院科研基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YN1233) 宁波大学人才工程项目(项目编号ZX2014000499)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561.07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倪正芳,唐湘从;《哀希腊》在中国的百年接受[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郭长海;试论中国近代的译诗[J];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03期

3 邓庆周;;拜伦《哀希腊》在近代中国的四种译本及其影响[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年05期

4 李建中;王独清轶事钩沉[J];新文学史料;2000年02期

5 王东风;;一首小诗撼动了一座大厦:清末民初《哀希腊》之六大名译[J];中国翻译;2011年05期

6 屠国元;李静;;欲望化他者与言说自我——清末民初拜伦形象本土化中的译者主体身份检视[J];中国翻译;2012年05期

7 李静;屠国元;;人格像似与镜像自我——苏曼殊译介拜伦的文学姻缘论[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8 杨铮铮;;殷海光现代知识分子观述评[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9 李静;屠国元;;近代拜伦《哀希腊》译介的救国话语书写[J];文艺争鸣;2014年07期

10 米德;历史旧案:马君武《哀沈阳》发表前后[J];文史精华;1999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雪琴;彭静飞;;拜伦《哀希腊》四篇译文的比较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9期

2 蒋芬;;从《缝衣曲》的三个译本看中国近代英诗汉译的变化[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3 蒋芬;;论苏曼殊译诗中政治审美与文学审美的统一[J];华章;2011年17期

4 蒋林;;梁启超的小说翻译与中国近代小说的转型[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胡翠娥;;拜伦《赞大海》等三诗译者辨析[J];南开学报;2006年06期

6 廖七一;;梁启超与拜伦《哀希腊》的本土化[J];外语研究;2006年03期

7 谷峰;;哲学诠释学观照下朱湘的诗学观对其诗歌翻译思想的影响[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8 经晶;;从翻译适应选择论的角度看马君武的诗歌翻译[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年04期

9 蒋芬;卢少雯;;刘半农的译诗与“五四”前的诗歌翻译规范[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10 倪复生;;“是我非我”的启示——从不确定性的王国到翻译书写[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邓庆周;外国诗歌译介对中国新诗发生的影响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2 蒙兴灿;五四前后英诗汉译的社会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吴文南;英国传教士宾为霖与《天路历程》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4 徐连云;为求觉世著文章[D];吉林大学;2008年

5 袁斌业;翻译报国,译随境变:马君武的翻译思想和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杨莉;拜伦叙事诗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李国;连接生死之间[D];南开大学;2012年

8 杨克敏;论民国时期的外国文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娟平;拜伦的形象:从欧洲到中国[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瑶;马君武对卢梭思想的阐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张晴;翻译诗歌与近代诗歌革新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夏维红;翻译他者,构建自我[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5 徐君英;论改写理论视角下拜伦诗歌在中国的译介(1902-1924)[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6 吕晓艳;从互文性角度看晚清至“五四”前(1870-1919)的英诗汉译[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7 王雨婷;混杂中寻求“第三空间”[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8 陈禹诺;翻译作为文化资本的构建与流通[D];湖南科技大学;2013年

9 李洁琼;论拜伦诗歌中的文化冲突[D];湘潭大学;2014年

10 唐蕾;重译假设的历史性探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敏杰;朱薇;;近代外国文学译介的先驱——苏曼殊[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陈才忆;胡适的中西文化观[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柳无忌;苏曼殊与拜轮“哀希腊”诗——兼论各家中文译本[J];佛山师专学报;1985年01期

4 倪正芳,唐湘从;《哀希腊》在中国的百年接受[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5 彭继媛;;惠特曼《草叶集》在中日接受差异比较[J];怀化学院学报;2009年07期

6 邢博;解读苏曼殊的人格之谜[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 余杰;狂飙中的拜伦之歌——以梁启超、苏曼殊、鲁迅为中心探讨清末民初文人的拜伦观[J];鲁迅研究月刊;1999年09期

8 廖七一;;梁启超与拜伦《哀希腊》的本土化[J];外语研究;2006年03期

9 廖七一;译耶?作耶?——胡适译诗与翻译的历史界定[J];外语学刊;2004年06期

10 苟欢;;生命真实与人格理想的分野——苏曼殊创作与译诗[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宋庆宝;拜伦在中国[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2 朱云生;清末民初翻译文学与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发生[D];山东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继青;;文学翻译中的变异、损失与增益——读拜伦《哀希腊》随想[J];枣庄师专学报;1991年01期

2 拜伦 ,高炳生;哀希腊[J];国外文学;1992年02期

3 余蕾;;从译者意图解读胡适译作《哀希腊歌》中的“善译”观[J];黄山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4 张翼;;试评《哀希腊》的两个译本[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02期

5 边立红;张弄影;;从操纵论的角度看梁启超译《哀希腊》[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柳红霞;;翻译目的驱策下译者的再创作——谈《哀希腊》的四种译本[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7 廖七一;;梁启超与拜伦《哀希腊》的本土化[J];外语研究;2006年03期

8 王东风;;一首小诗撼动了一座大厦:清末民初《哀希腊》之六大名译[J];中国翻译;2011年05期

9 刘彬;《哀希腊》中的修辞艺术效果[J];衡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1999年01期

10 高巍;刘静怡;杨少峗;;胡适《哀希腊歌》翻译生态环境分析[J];文学教育(上);2013年07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唐蕾;重译假设的历史性探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1711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1711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b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