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的梦想及其悲剧成因
[Abstract]:Francis Scott Fitzgerald, a modern American novelist, is one of the most versatile writ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He is good at narrating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Americans in the "Jazz Age"; his masterpiece The Great Gatsby is also a classic of American literature. This is a novel about the absence of self-purpose and the separation of ideals from reality. Gatsby, the protagonist, is a typical example of a past and a hopeless future. However, his significance is far from representing the last generation of romantic people, and his tragedy reveals the darkness and humanity of society profoundly. A weakness.
On the basis of a close reading of the text, this dissertation will explore Gatsby's dream and its tragic causes in The Great Gatsby by using the method of cultural criticism. This dissertation is divided into six parts. Chapter 2 discusses the formation of Gatsby's dream and his efforts to pursue it. He wants to be rich and have an enviable social status to win back Daisy's love. Chapter 3 discusses Gatsby's own degeneration and the illusion of love. Chapter 4 further explores the personal and social causes of Gatsby's tragedy. Finally, the conclusion emphasizes the significance of Gatsby's tragedy and the research significance of this topic.
By analyzing the personal and social causes of Gatsby's tragedy and disillusionment, this paper reveals that blind worship of the American Dream is extremely dangerous and harmful. It may lead to idealistic people losing their ideals and humanity, resulting in Gatsby-style tragedy.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712.07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德琼;;略谈二十世纪美国作家与酒文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2 余汉英;;试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之主题[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3 王玉明;绝对神权与天赋人权——爱德华兹与富兰克林的清教思想比较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4 刘洋;;“灰姑娘之梦”的幻灭——从《嘉莉妹妹》看德莱塞自然主义情感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柯可;张桂军;;薇拉·凯瑟作品的南方主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汪艾文;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意象营构[J];华东冶金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7 阮玉慧;《大人物盖茨比》——艺术形式与主题思想完美结合的典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8 汪艾文;从人物形象看《太阳照样升起》主题的揭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9 贾玲云;;《五号屠场》的荒诞艺术与主题深化[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10 张艳;;福克纳小说中的多重声音[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何伟琼;;美国文化的精神渊源——清教主义思想[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田园;;堕落的花朵——从《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女性群像看菲茨杰拉德对女性偏见的成因[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何传龙;;《紫颜色》中的黑人困境与生存[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甘惠侨;;从《冬天的梦》中的矛盾因素看德克斯特的美国梦破灭的必然性[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张晓红;;论《小城畸人》中的丑与美[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翟新田;;自然主义视角下的《海上扁舟》[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昔明;消费主义视域下经典的生成与延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唐文;权力·死亡·荒诞[D];山东大学;2011年
3 张瑞华;美国20世纪的清教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许焕荣;基于投射的隐喻篇章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王素青;加里·斯奈德和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中自然与人类的生态哲学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高迪迪;家族伦理与丛林生存法则的冲突[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韦华;美国黑色幽默作家的元小说创作[D];吉林大学;2012年
8 胡铁生;政治文化与文学意识形态功能的意蕴交映[D];吉林大学;2012年
9 曾艳钰;走向后现代文化多元主义:从罗思和里德看美国犹太、黑人文学的新趋向[D];厦门大学;2001年
10 张敢;绘画的胜利?美国的胜利?[D];中央美术学院;199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加琴;论霍桑的哥特式清教小说[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董礼扬;一个精制的隐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付莹U,
本文编号:21887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188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