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普拉东诺夫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的互文性形象及主题

发布时间:2018-08-18 15:10
【摘要】:"水晶宫"和"无产阶级公共大厦"分别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普拉东诺夫所处时代关于未来生活的乌托邦构想,两位作家均从人道主义和现代个体性的角度对这种乌托邦倾向进行了反思和质疑。普拉东诺夫有意识地引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反乌托邦主题和形象,以表达与陀氏高度一致的尊重个性和自由、反对集权与专制的思想,两位作家的创作因此呈现出明显的互文性联系。
[Abstract]:"Crystal Palace" and "the Public Mansion of the proletariat" are the utopian ideas of the future life of Dostoevsky and Platonov, respectively. Both writers reflect on and question this utopian tendenc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humanitarianism and modern individuality. Pradonov consciously cited Dostoevsky's dystopian theme and image to express his high respect for individuality and freedom and to oppose totalitarian and autocratic ideas. Therefore, the creation of the two writers presents obvious intertextuality.
【作者单位】: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欧亚系;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普拉东诺夫的艺术世界”(13BWW033)
【分类号】:I512.07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志耕;陀思妥耶夫斯基正教诗学中的人[J];国外文学;2002年03期

2 查晓燕;寻乐园——俄罗斯文学中的“大地周游”因素探析[J];国外文学;2005年03期

3 王钦峰;陀思妥耶夫斯基对小说叙事时间的革新[J];外国文学评论;1992年02期

4 张变革;;幻想的爱与实践的爱——陀思妥耶夫斯基后期创作问题[J];外国文学评论;2009年02期

5 李社教;人的自由活动与实践美学的意义[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6 姜振华;陈小妹;;在质询中走向皈依——试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的“精神自渎”现象[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年01期

7 张岱;;互文性策略中《卡拉马佐夫兄弟》的意义生成[J];文教资料;2008年26期

8 赵肖杏;;情欲是一种罪孽——关于郁达夫和陀斯妥耶夫斯基的比较研究[J];文教资料;2009年22期

9 杨志文;;讲故事的天使——本雅明美学思想初探[J];文教资料;2011年13期

10 傅星寰;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视觉艺术形态[J];外国文学研究;200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世鑫;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的自由问题[J];唐都学刊;2005年02期

2 杨芳;李尚德;;陀思妥耶夫斯基历史观中的社会和谐思想[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3 Л.陀思妥耶夫斯卡娅 ,刘俊达;陀思妥耶夫斯基家里的文学晚会[J];苏联文学;1985年01期

4 柯南;;陀思妥耶夫斯基死里逃生[J];文化译丛;1985年02期

5 刘虎;用温和的爱去征服世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宗教伦理学[J];外国文学研究;1986年01期

6 何云波;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道宗教[J];外国文学研究;1990年04期

7 雷蒙·卡佛;苔丝·加拉赫;章东华;周哲;;陀思妥耶夫斯基[J];中外电视;1990年04期

8 范一;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社会哲理传统[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9 弗·斯·基尔波京,单景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及其《永久的丈夫》[J];呼兰师专学报;1995年01期

10 何云波;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与异化[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徐凤林;;痛苦如何变成享受?——试论地下室人的意识学说[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许传华;陀思妥耶夫斯基与现代性[N];文艺报;2010年

2 王志耕;有感于中文《陀思妥耶夫斯基全集》的问世[N];中华读书报;2012年

3 深圳商报记者 夏和顺;陀思妥耶夫斯基,,弑父者?[N];深圳商报;2014年

4 季广茂;美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与中国文论生长[N];中华读书报;2003年

5 张变革;陀思妥耶夫斯基与今天的我们[N];文艺报;2011年

6 远人;陀思妥耶夫斯基与俄罗斯精神[N];文艺报;2012年

7 陈郑双;有关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坏书评[N];中华新闻报;2005年

8 深圳商报记者 夏和顺;“反叛的种子”如何萌芽[N];深圳商报;2014年

9 苏文 学者;经由第三只眼看俄罗斯[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10 记者 章红雨;陀思妥耶夫斯基六次讲座中译本出版[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田全金;陀思妥耶夫斯基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王志耕;宗教文化语境下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D];北京师范大学;2000年

3 丁世鑫;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现代中国(1919-1949)[D];山东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光兵;论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的儿童主题[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师树磊;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的“人之谜”[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思琪;论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的梦境描写[D];云南大学;2012年

4 杜楠;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启示形象[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5 李丹;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的魔鬼代言人[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6 邵伟;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的花园意象[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张杰;陀思妥耶夫斯基《穷人》中的小人物题材的创新[D];内蒙古大学;2009年

8 宋雪峰;陀思妥耶夫斯基长篇小说中的“思想者”形象[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平;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的恶魔性形象[D];西南大学;2010年

10 尚爱全;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作品的悲剧意识[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1898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1898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8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