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恩美、黄玉雪、汤婷婷笔下的儒家文化模因探析
[Abstract]:Chinese American literature, with the collision and blending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cultures, highlights a strong cultural sensitivity from the distinct presentation of the dual cultural identity, because Chinese writers are in their growing up and living tim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of his literary works,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phenomenon of mem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oss-cultural vision. Tan En-mei, Huang Yu-xue and Kingston are the representative figures of Chinese American literature. The Confucian cultural memes permeated in her works are the choice, adaptation and variation process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 copying and transcending. These memes reflect the progressiv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Confucian culture from vulgarity to perfection in the western world.
【作者单位】: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
【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美国华裔作家文学创作中的儒道佛思想研究”(14C0670)
【分类号】:I712.074
【参考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金娣;从《喜福会》的文化内涵看华裔的心路历程[D];黑龙江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杜洋;;电影《喜福会》中华裔母女文化身份危机探究[J];传媒国际评论;2013年00期
2 刘晓华;;A Feminist Study of The Joy Luck Club[J];青年文学家;2011年1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占伟;中国故事与美国生活[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晋胜男;近三十年美国华人女作家的流散写作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3 郑红倩;谭恩美小说《喜福会》中的概念隐喻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宇红;;模因学具有学科的独立性与理论的科学性吗[J];外国语言文学;2006年03期
2 王花花;;俄语广告语中的模因现象[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7年01期
3 谢朝群;何自然;;模因与交际[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4 罗迪江;;语言使用中的模因域[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5 许敏;;浅析广告语中的强势模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6 祖利军;李晓红;;网络语言中的模因[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聂睿;陈玉红;;国内外模因研究综述[J];外语教育;2008年00期
8 康灿辉;;手机短信中的模因关照[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9 王纯磊;;模因研究评介[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陶源;;论模因在俄语广告语中的体现[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唐德玉;模因计算框架下的群智能优化算法的研究与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云健;传播与传承视角下基于模因理论的元音系统演化计算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小超;从模因理论角度谈俄语广告语[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崇;模因理论的变异性、顺应性及其生命周期动态性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3 李朝军;模因视角下的网络语言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4 蒋欢;从模因理论看春晚流行语[D];广州大学;2012年
5 贾丽丽;《思维因子—论新型科学模因》(简介、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翻译报告[D];云南师范大学;2014年
6 焦体霞;模因理论视角下的英语新闻标题汉译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7 张燕;[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5年
8 张荣丽;从模因角度看隐喻[D];黑龙江大学;2008年
9 赵秀梅;歇后语中的模因[D];黑龙江大学;2008年
10 陈鹏;从模因选择和规范理论的视角看翻译中的存异[D];湘潭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2382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238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