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劳伦斯小说创作中的文学传统解读

发布时间:2018-10-12 20:13
【摘要】:劳伦斯是20世纪英国历史上的一位文学大师,在短暂的一生中涉足多种文学体裁,而成就最突出者是其小说创作。由于自身经历和英国文学传统的影响,劳伦斯在小说创作中对文学意象原型进行了充分借鉴,引入了水、舞蹈等具体的意象原型,使作品显现出深刻的思想性与艺术性。
[Abstract]:Lawrence is a literary master in British history in the 20th century. He has been involved in a variety of literary genres in his short life, and the most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is his novel creation. As a result of his own experience and the influence of English literary tradition, Lawrence made full reference to the literary image archetype in his novel creation, and introduced concrete image archetypes, such as water and dance, which made the works appear profound ideological and artistic.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
【分类号】:I561.07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月如;;从祖荫之下到宗教超市——冀中农村宗教变迁考察[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2 曹月如;;人类学视野下的宗教研究路径探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3 钱雯;;文化诗学:理论、方法及局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4 贾欣;;试论农业生产方式下的中国传统生育文化——基于文化符号学的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2期

5 夏杰平;;“宗教”概念的人类学阐释[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0期

6 李遥;;桐城六尺巷传说的人类文化学解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王志清;;“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深描与阐释——论江帆持续性追踪研究故事讲述者的启示意义[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8 徐颖;;认同理念及其当代价值[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9 任晓;;本土知识的全球意义——论地区研究与21世纪中国社会科学的追求[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崔俊杰;;乡政村治下的“村法”研究——立足于对3个乡村的调查[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铮;;简论人类文明的艺术性[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2 何林;;多样的“天堂”之路——茶腊村三个不同宗教信徒的葬礼[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3 韩瑞霞;;互联网对拉斯维尔5W模式的冲击[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4 常宏;;作为认知模式的草原文化理论及其在文化产业中的整合作用[A];论草原文化(第七辑)[C];2010年

5 陈向兵;;“精度抽象”:未来艺术的一种可能——以钟曦作品为例[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6 马燕;;清真饮食文化中的美学意蕴[A];中国回商文化(第二辑)[C];2009年

7 王鉴;;教育人种志研究的理论与方法[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李丽;;文化公共性与公共性文化建设[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谢爱华;;神圣与世俗——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宗教学研究[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4集)[C];2009年

10 郭淳彬;;文化多元发展视角下规划的作为与无为[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城市文化)[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素芹;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制度障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刘秋芝;口头表演与文化阐释[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4 李长娟;社会性别视角下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邓群刚;集体化时代的山区建设与环境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李丹;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制度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梅祖蓉;历史,文化与人格[D];武汉大学;2010年

8 王志彬;当代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伟;索伦鄂温克宗教信仰:仪式、象征与解释[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佟金玲;司法仪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小雪;语文教育中的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胡优玄;广西民族文化资本化中的政府政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潘瑜;客家祠堂文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姚洪阳;试论人机关系的历史发展及其文化考量[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郑衡;高校和谐校园建设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响;高师民族声乐生态课堂构建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陈训剑;侨乡的巡海大王崇拜[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8 臧晓曦;民族文化的再生与认同—作为文化符号的铜鼓[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9 覃志鹏;广西民族自治地方成立逢十周年庆典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10 汤顺霞;苦水高高跷及其二月二龙抬头社火的调查[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欧阳友权;关于建设网络文学湘军的思考[J];求索;2002年01期

2 张荣翼;关于文学传统的类型分析[J];江汉论坛;2004年06期

3 欧阳友权;网络文学的学科形态建设[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4年04期

4 张屏瑾;那儿来的文学[J];当代作家评论;2005年06期

5 王晓渔;呼唤“灰姑娘文学奖”[J];社会观察;2005年10期

6 惠松骐;哲学、政治与诗:西方世界两种文学传统的互动[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7 梁璐;;陕西文学地理分异研究[J];地理科学;2008年01期

8 傅林林;;中国喜剧文学传统初探[J];当代戏剧;2008年02期

9 欧阳文风;谭德晶;唐祖敏;;“博客文学”的兴起及其对文学发展的影响[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王建疆;;文学经典的死去活来[J];文学评论;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畅;;市场经济与文学传统——关于文学的困境与出路问题的辩析[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2 仇鸿伟;;传统文学与文学传统[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3 陈晓明;;文学:一种奇怪建制?[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4 雷达;;中国文学将被时代改写?[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0.2)[C];2010年

5 欧阳萍;;网络时代的文学命运[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6 叶岗;;文体意识与文学史体例[A];第一届全国高校中国古代文学科研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7 孟繁华;;新世纪:文学经典的终结[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1)[C];2006年

8 钟俊昆;;从文学地理学论宁都客家文学[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乔治·恩·格勒伯格;王杰;;规则的非殖民化:关于第三世界文学的思考[A];东方丛刊(1992年第2辑 总第二辑)[C];1992年

10 刘淮南;;文学的现实言说与文学性[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韩浩月;属于大众的文学不会死[N];中国文化报;2006年

2 何志钧 秦凤珍;文学的多维延展与文学性的隐性存在[N];文艺报;2010年

3 南帆;文学的潜能[N];人民日报;2011年

4 王本朝;重庆文学:离大奖还有多远[N];重庆日报;2000年

5 雷达;当今文学审美趋向辨析(下)[N];光明日报;2004年

6 陈福民;文学需要市场但不等同于市场[N];文汇报;2004年

7 雷达;中国文学将被时代改写?[N];工人日报;2010年

8 ;教育得为文学负责任[N];辽宁日报;2010年

9 胡平;文学观念问题是根本问题[N];文艺报;2010年

10 侯德云;文学与世俗[N];文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守海;文学的自然之根[D];苏州大学;2009年

2 崔宰溶;中国网络文学研究的困境与突破[D];北京大学;2011年

3 姜英;网络文学的价值[D];四川大学;2003年

4 周悦;晋隋之际南北文学融合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5 谭华孚;媒介嬗变中的文学新生态[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健;“经典焦虑症”透视——“后文学”视野中的“经典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李朝杰;贞观时期文学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8 石曙萍;文学研究会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9 王建香;文学述行:当代西方文论中的言语行为视域[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志萍;当代新疆文学的性别书写及其文化内涵[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颖;大众传媒时代的“新”文学萌芽[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欢迎;技术哲学视野下的网络文学[D];东华大学;2011年

3 王菊花;论网络文学的狂欢色彩[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姚菲菲;新媒介环境与移动文学[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韩建续;泛文学视阈中的微博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2年

6 张丹凤;“微”时代正在编织文学现象—微博文学[D];西北民族大学;2012年

7 周t,

本文编号:22674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2674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f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