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学性比较《陆犯焉识》与《归来》
[Abstract]:The interaction between literature and film is a remarkable phenomenon in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areful reading of the text, the adaptation of the book "how to recognize Lu Crime" is an attempt to "buy caskets and return beads", in which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This includes "avoiding the important things while neglecting the light" i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characters, "promoting good with the hidden evil" in the real history, "excessive subtraction" of the plot clues. "return" to cover up the lack of courage in facing up to the lack of historical courage by regaining the warmth of the world,
【作者单位】: 河北经贸大学人文学院;菏泽学院;
【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媒介融合中影视文本的文学性研究”(项目编号:HB14WX002)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J905;I712.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徐贲;平庸的邪恶[J];读书;2002年08期
2 陶东风;;被抽空了社会历史内涵的爱情绝唱——也谈电影《归来》对《陆犯焉识》的改编[J];当代文坛;2014年05期
3 张慧瑜;;历史创伤与文化失忆症——从《归来》等反思当前国产电影的文化功能[J];探索与争鸣;2014年07期
4 张磊;;从小说《陆犯焉识》到电影《归来》——电影《归来》的得与失[J];中国电影市场;2014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刚;;阿伦特政治哲学述评[J];高校社科动态;2012年05期
2 方仪力;;电影《朗读者》中的道德审判和历史认知[J];电影文学;2013年20期
3 陈春华;胡亚敏;;美国泄密案与“公民的不服从”意识[J];军事历史;2013年05期
4 黄小珍;蔡华栋;;忏悔、良知与官场伦理[J];武夷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5 白刚;;哲学与政治的张力——阿伦特政治哲学述评[J];山东社会科学;2013年01期
6 李晓勇;;论阿伦特“平庸的恶”[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7 胡彩业;;关于道德教育问题的思考[J];伦理学研究;2008年02期
8 涂文娟;阿伦特政治哲学研究述评[J];哲学动态;2005年09期
9 王建华;;人性、道德与教育[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3年04期
10 洪晓楠;蔡后奇;;“根本恶”到“平庸的恶”的逻辑演进[J];哲学研究;2014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晓勇;政治审美化[D];吉林大学;2011年
2 孙磊;行动、伦理与公共空间[D];复旦大学;2006年
3 王宏;伪善论[D];中南大学;2012年
4 洪潇楠;华语恐怖电影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5 孟春蕊;影像中的历史[D];吉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培;消解“平庸的恶”[D];吉林大学;2011年
2 舒杨;汉娜·阿伦特平庸的恶[D];西南大学;2011年
3 周萍;共和中的公民德性[D];南京大学;2011年
4 苏德祥;关于贝尔森集中营审判案的若干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宋婷婷;阿伦特“公共领域”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6 连尉尉;理解政治[D];吉林大学;2007年
7 吕俊华;回归“积极生活”的政治[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8 穰宁;人就是人的生活[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张晓亮;阿伦特公共领域和公共权力理论及其启示与反思[D];湘潭大学;2008年
10 周易;“行动生活”与“沉思生活”之间[D];兰州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光汉;拉美现当代文学的整体意识与创新意识[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5期
2 曹军;新西兰当代文学述评[J];当代外国文学;2002年01期
3 舒程;当代文学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召开[J];当代外国文学;2004年03期
4 冯黎明;当代文学认知文化的式微[J];文艺争鸣;2004年06期
5 杨丽珍;张宝林;;论美国现当代文学中异化与美国梦之间的关联与悖论[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6年07期
6 陈秀香;陈兴军;;以想象为本体 以梦幻为真实——拉美当代文学对中国文坛叙事范式的冲击[J];名作欣赏;2006年14期
7 孟庆枢;;苏联当代文学述评[J];社会科学战线;1985年04期
8 飞;《苏联当代文学概观》出版[J];国外文学;1989年01期
9 赵玫梅;;1979年至今中国现当代文学在美国的出版[J];魅力中国;2009年15期
10 林秀芳;王宏杰;;中西方文化背景下的现当代文学剖绘[J];大家;2011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琢;;日本当代文学述评[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江源;当代文学“走出去”迎来契机[N];中国财经报;2014年
2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谢文兴;拉美现当代文学何以产生世界影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3 记者 王坤宁;西班牙当代文学登陆中国[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陈洁;印度当代文学:无声无息的光辉[N];中华读书报;2010年
5 沈大力;法国当代文学异象[N];文艺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裴氏翠芳;中国现当代文学在越南[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余富兆;从现实主义的复归到多元并举[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邢灵君;“生存”在当代文学中的表达[D];西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2753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275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