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记忆的陷阱与失败的身份认同——以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为例

发布时间:2018-10-16 19:05
【摘要】:记忆总是被现实征用的,人类对自我身份的认同也时有阻隔或失败。《挪威的森林》就反映了记忆和身份认同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对于《挪威的森林》中的众多人物以及村上春树作品中的各色人物、甚至对每一个个体来说,人和生命都是有限的,"自我"总是一个不完整、有欠缺、时时刻刻承受着矛盾和分裂的状态。虽然我们总是试图要去修复它,但它不仅在本质上是不能被修复的,而且实际上它也不需要被修复。正是这种形形色色的断裂和缺口才形成了"我"之所以为"我"的特点。
[Abstract]:Memory is always requisitioned by reality, and human identity of self is sometimes blocked or failed. "the forests of Norway" reflects the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memory and identity. For many of the characters in the Forest of Norway and for all the characters in Haruki Murakami's works, and even for every individual, people and lives are limited, and the "self" is always incomplete and lacking. All the time bear the state of contradiction and division. Although we are always trying to fix it, it is not only essentially impossible to fix, but it does not actually need to be fixed. It is this variety of fractures and gaps that make me the character of me.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中文系;
【基金】:广东省高等学校引进人才项目“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理论范式研究” 暨南大学科研培育创新基金项目“当代文学理论研究的范式危机与转型”(编号:12JNYH007)
【分类号】:I313.07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美群;;现代犬儒主义思想及其负面影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2 刘宇;;从《挪威的森林》与《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看菲茨杰拉德对春上村树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3 金蕾;;张扬与隐晦——试析《挪威的森林》与《红楼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4 李孟操;;迷途林中——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艺术特色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5 王静;;人物语言的翻译与人物形象的再现——以《挪威的森林》的汉译本为分析样本[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7期

6 蒋永影;;《挪威的森林》主题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0期

7 郭海萍;;《海边的卡夫卡》与村上春树的思想倾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1期

8 高路;;从《挪威的森林》在中国的译介看翻译文学的二次生命[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9 霍芳芳;;《罗生门》四种译本比较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郝朝帅;;犬儒年代的尴尬英雄——由电影《硬汉2》说起[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赵子昂;;论文学“审美性”与“意识形态性”的关系——以拉康主义的精神分析学为基础[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2 干成俊;;意识形态辩证法——阿尔都塞《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解读[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3 陈涯倩;;试从他者与身体的关系考察古希腊伦理共同体的产生与覆灭——以克尔凯郭尔基督教生存论思想为出发点[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三辑[C];2006年

4 白春雨;;商品经济与道德滑坡——一种拜物教视角的解读[A];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第十四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王茜;;穿越意识形态的幻象——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浅析[A];东方丛刊(2004年第3辑 总第四十九辑)[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3 关海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段鹏飞;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徐俊;信仰播撒与权力博弈[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6 蔡萌;演变与建构:中国当代摄影研究(1976-2010)[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7 刘荣清;批判与建构:日常生活领域的意识形态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8 张敏生;时空匣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9 金鹏;符号化政治——并以文革时期符号象征秩序为例[D];复旦大学;2003年

10 吴玉荣;互联网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健;雅克·拉康的文学伦理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张昊;村上春树在我国的译介与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柯子刊;村上春树文学:中国元素与暴力之间[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李萍;春节晚会的意识形态幻象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王世锋;茅盾文学奖“主旋律”意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李冰;村上春村小说《天黑以后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7 施蕾;现代性的漂浮[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燕敏;意识形态理论的建构与嬗变[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9 王静;《挪威的森林》在中国的接受[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安晓东;大众传媒时代意识形态对文学创作主体的影响[D];西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文怡;;都市中的森林与沙漠——读《挪威的森林》有感[J];观察与思考;2000年04期

2 唐韧;;通俗的经典——一个中国人读《挪威的森林》[J];出版广角;2001年03期

3 刘海宁;无能的青春——《挪威的森林》主题反思[J];泰安师专学报;2002年05期

4 蒋敏,王莉娟;《挪威的森林》创作特色解析[J];贵阳金筑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5 叶岗;迷失自我的象征性森林——《挪威的森林》赏析[J];名作欣赏;2002年03期

6 周淑茹;写在青春的边缘上——析《挪威的森林》畅销之原因[J];黄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7 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J];出版参考;2003年02期

8 谢志宇;解读《挪威的森林》的种种象征意义[J];外语研究;2004年04期

9 张羽;现代心灵的人文展示——浅析《挪威的森林》中的“世界”[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S2期

10 李满;;命归何处——《挪威的森林》文化意蕴之阐释[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艾艾;《挪威的森林》凄婉动人[N];长江日报;2005年

2 中国人民大学 陈亮;《挪威的森林》:年轻的心[N];中国教育报;2002年

3 潘致;为《挪威的森林》畅销悲哀[N];长江日报;2005年

4 伍呆呆;《挪威的森林》:勉强的成功[N];深圳特区报;2011年

5 胡纠纠;挪威的杂草,挪威的森林[N];华夏时报;2001年

6 庄新红;纯真爱情的绝唱[N];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 陈熙涵;缘何不见森林只见树木?[N];文汇报;2013年

8 翻译家 林少华;中国版村上文学的价值[N];中华读书报;2008年

9 郭红;有一种创伤叫成长[N];中华读书报;2003年

10 王虹艳;他抚爱她就像抚爱自己的伤口[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静;《挪威的森林》在中国的接受[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英芳;《挪威的森林》中的生死问题[D];湘潭大学;2012年

3 吕春月;《挪威的森林》的复调性[D];黑龙江大学;2010年

4 孙忠怡;从《挪威的森林》中的三角关系来解读“我”[D];吉林大学;2008年

5 简鑫;《了不起的盖茨比》和《挪威的森林》的比较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6 代小艳;论村上春树作品《挪威的森林》中的“自闭意识”及“自我救赎”[D];西北大学;2011年

7 田丰;《挪威森林》中的直子世界[D];北京外国语大学;2008年

8 王博;《麦田的守望者》和《挪威的森林》对比解析[D];辽宁大学;2012年

9 罗燕;独特的青春解读[D];南昌大学;2010年

10 张玲玲;关于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中矛盾律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2753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2753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f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