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追求与献祭——评哈姆雷特与奥菲利娅
[Abstract]:Hamlet's uncle Claudius killed his brother and usurped the throne. In order to kill Claudius, Hamlet began to avenge his father, to help the life of justice, and then to achieve its metaphysical ultimate spiritual goal. In the end, Hamlet succeeded in revenge, but at great cost. In particular, Ophelia, kind, beautiful and deeply in love with Hamlet, became the most innocent victim. Sacrifice may not be avoided in the course of human development, but innocent sacrifice must be reduced or eliminated. Therefore, rational, prudent attitudes and actions must prevail over emotional impulses.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乡学院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I561.07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献丽;;《哈姆雷特》的悲剧与人生抉择[J];电影文学;2007年12期
2 田俊武,王成霞;哈姆莱特形象的另类审视——从人际交往看哈姆莱特人性中恶的一面[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年05期
3 吴秀琼;李其金;;《哈姆雷特》的语体风格及其戏剧效果[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安鲜红;;莎士比亚喜剧和元明清戏曲中女性形象之比较[J];长城;2010年12期
2 邓艳;;译者主体性关照下的朱生豪和梁实秋莎剧译本之对比分析[J];长沙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3 张仲英;;浅析莎士比亚戏剧的创作方法[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4 尹翎鸥;;神性与人性——论莎士比亚文学作品的道德主题[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侯松山;马蕾蕾;杨密芬;;蓝氏英译《鲁迅小说全集》归化策略评析[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1年02期
6 吴倩;;心理学视域下《李尔王》中李尔的自恋[J];电影文学;2012年07期
7 王毅;;以符号学的意义理论阐释不可译性及形式对等[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李佳欣;彭芳;;人文主义思想与莎士比亚喜剧作品中的女性形象[J];飞天;2012年04期
9 徐伶;黄剑平;;莎士比亚作品中的隐喻、转喻认知识解[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10 贺祥麟;;赞赏、质疑和希望——评朱译莎剧的若干剧本[J];英语研究;2008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董平;四十年代国统区与沦陷区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2 辛雅敏;20世纪莎士比亚批评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3 徐畔;拓扑心理学认知空间下的莎士比亚十四行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4 付龙飞;社会保障权司法救济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5 赵南楠;E.B.白朗宁诗歌:性和谐比较论纲[D];武汉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真;兔鸭之谜[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王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隐喻[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红;从言语行为理论角度分析莎士比亚《第十二夜》中的反讽[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4 魏存茂;论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D];厦门大学;2001年
5 矫福军;莎士比亚悲剧的思想意蕴[D];吉林大学;2004年
6 黄培清;解构主义视角下原文与译文的关系初探[D];厦门大学;2008年
7 李红岩;卢卡奇总体性思想下的现实主义[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8 吴丹妮;贝克特戏剧情境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9年
9 林芸;灵魂的讴歌:有关人类悲伤的概念与经验之跨学科研究[D];南昌大学;2009年
10 卜冬梅;预成图式视角下的译者风格形成的预期规约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佐良;;英国诗剧与莎士比亚[J];文学评论;1964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邬海静;从情欲的象征性符号到真实的女性——葛特露形象在《葛特露和克劳狄斯》中的解放[J];中国图书评论;2003年01期
2 宋德发;;古老故事的重新讲述——《葛特露和克劳狄斯》的叙事策略与伦理意涵[J];国外文学;2008年02期
3 王伟;席芳媛;;一个关于“第二性”的文本——女权主义视野下《葛特露和克劳狄斯》的比较阅读[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4 李莎;;关注女性:《葛特露和克劳狄斯》[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年08期
5 王s,
本文编号:22766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276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