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古代朝鲜文人拟次欧阳修辞赋论析

发布时间:2018-10-31 15:38
【摘要】:欧阳修作为一位对古代朝鲜文人产生较大影响的中国作家,其辞赋受到了古代朝鲜文人的推崇与拟效。古代朝鲜文人模拟其《红鹦鹉赋》《病暑赋》《秋声赋》创作拟效次韵之作,不仅承袭其主题、结构、句式、语言等外在的东西,也学习欧赋的散文化笔法,以散文入赋,不拘韵律。同时,古代朝鲜文人在拟效次韵欧赋的过程中也表达了作者自身的思想与情感,有的在深度上还要高于欧赋,在形式上也不完全拘泥于欧赋,表现出了古代朝鲜辞赋偏好骚体的特点。
[Abstract]:Ouyang Xiu, as a Chinese writer who had a great influence on ancient Korean literati, his ci Fu was highly praised and simulated effect by ancient Korean literati. The ancient Korean literati simulated their "Red Parrot Fu", "sick Summer Fu", "Autumn Sound Fu", and created the pseudo-effect subrhyme. They not only inherited its theme, structure, sentence structure, language and other external things, but also learned the prose style of European Fu's prose culture. Unruly rhythm. At the same time, the ancient Korean literati also expressed the author's own thoughts and feelings in the process of imitating the subrhyme and European Fu, some of them were higher in depth than the European Fu, and were not completely bound by the European Fu in form. It show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orth Korea's ci fu preference in ancient times.
【作者单位】: 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分类号】:I312.07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黄一权;欧阳修著作初传韩国的时间及其刊行、流布的状况[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王丽娜;欧阳修诗文在国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韩辉;;“音美”再现——析H·A·Giles译《秋声赋》[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S1期

2 陈静;;高职院校博雅视角下传统文化教育内涵探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3 李本红;袁晓薇;;欧阳修文艺思想论略[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4 杜红亮;;“天下之中”观念烛照下的“天下意识”:建安诗歌地理生成学略论[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5 王正海;;高丽汉诗对宋诗之接受研究[J];学术界;2012年09期

6 杨新亭;;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断想[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武汉强;《古文观止》选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褚大庆;《东文选》文体研究[D];延边大学;2013年

3 孔庆庆;中国古代白话小说教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方磊;欧阳修散文经典的传播与接受[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于琳丽;“仰观象乎古人”、“俯贻则于来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3 赵维秋;《古文观止》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珍;论海外汉学界的欧阳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伍吉花;从许渊冲的“三美”原则看《醉翁亭记》英译本中美的再现[D];中南大学;2012年

6 邵丹;《古文观止》对高中语文教材选编的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黄静枫;崔[陨⑽难芯縖D];安徽大学;2013年

8 王若丁;对抗与融合[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4年

9 罗彦妮;“三美”理论视角下《醉翁亭记》两个英译本的比较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4年

10 张益铭;人文精神培养与高中文言文教学研究[D];河南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庄秀芬;马东峰;;论古代朝鲜女性汉诗创作的感伤特色[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卞良君;孙惠欣;;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观念对古代朝鲜梦游录创作的影响[J];中华文化论坛;2008年04期

3 庄秀芬;;古代朝鲜女性汉诗中“酒”的意象[J];沈阳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4 潘畅和;孙丽;;古代朝鲜的“两班”及其文化特点[J];韩国研究论丛;2009年01期

5 潘畅和;何方;;论古代朝鲜的“两班”及其文化特点[J];东疆学刊;2010年03期

6 许宪范;;古代朝鲜姓氏考[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2期

7 萧源锦;古代朝鲜和越南的科举制补遗[J];文史杂志;1994年06期

8 严明;;汉诗学与古代朝鲜时调歌辞[J];学习与探索;2006年04期

9 陈蒲清;论古代朝鲜的寓言创伤[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06期

10 江凌;詹嘉;;中国古代瓷茶文化及在古代朝鲜的传播和演变[J];中国陶瓷;2006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庄秀芬;古代朝鲜女性汉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027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3027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7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