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现代科技产物的象征意义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03 20:45
【摘要】:本义旨在分析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所体现的现代科技产物并试图揭示阐述这些科技发明的象征意义。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一书的创作中,菲茨杰拉德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些新发明,如电话,汽车,电影,杂志等等。这些科技产物与小说中所描述的迷惘时代中的男女角色一起构成了他的文学文本。它们的作用往往是双重的,意义不可小觑。如,汽车既是一个载人工具,可以将书中角色适时地从此地快速带到彼地,又是一个可以致人死亡的破坏者。又如,电话既是人际交往传递信息的媒介,又是一个秘密揭示器,暴露了许多不可告人的秘密甚至罪行。除了在发展甚至构成剧情中发挥重要作用外,现代科技在揭示小说主题方面也具有很强的隐喻作用。 除了引言和结语外,本文由四章构成。第一章集中探讨电和光,主要说明两位主人公盖茨比和黛西之间爱情的幻灭以及纽约城繁华表象下的虚妄。第二章重点从各个方面研究电话这一科技产物,将主要从电话对现代人道德及人际交往方面产生的影响等着手进行分析。电话这一交流媒介本身的特点造就了它的双重作用,另外在这一章中还将分析小说中微妙的人物关系。第三章将研究照相机和摄影机,第一节分析菲茨杰拉德在小说中对摄影术和照片近乎痴迷的描写和运用,第二节则从电影学角度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试图闸释它在此方面的特点和最终的影响。最后一章将汽乍的普及和便利性与道德和犯罪相联系作以分析研究,同时本章中还会加入菲茨杰拉德其他小说中汽车的意象进行对比分析。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is text is to analyze the modern technological products embodied in Fitzgerald's masterpiece, the Great Gatsby, and to try to reveal the symbolic significance of explaining these technological inventions. In the creation of the Great Gatsby, Fitzgerald relied heavily on these new inventions, such as the telephone, cars, movies, magazines, and so on. Together with the characters of men and women in the lost era described in the novel, thes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ducts constitute his literary texts. Their role is often twofold, meaning can not be underestimated. For example, a car is both a manned vehicle that can bring the characters of the book from here and there quickly, and a destroyer who can kill people. For example, telephone is not only a medium for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but also a secret disclosing device, revealing many unspeakable secrets and even crimes. In addition to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and even the formation of the plot,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so plays a strong metaphorical role in revealing the theme of the novel. In addition to the introduction and conclusion, this paper consists of four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focuses on electricity and light, mainly explaining the disillusionment between the two protagonists Gatsby and Daisy, and the vanity of the bustling appearance of New York City. The second chapter focuses on the research of telephone, which is a produc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rom various aspects, mainly from the impact of telephone on the moral and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of modern people. Telephone, the medium of communication, has its dual function. In addition, it will analyze the subtl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racters in the novel. The third chapter examines cameras and cameras. The first section analyzes Fitzgerald's near-obsession with photography and photographs in his novels, while the second looks at the Great Gatsby from a cinematological perspective. Attempts to release its characteristics in this respect and the ultimate impact. The last chapter makes an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pularity and convenience, morality and crime. At the same time, this chapter also adds the image of automobile in Fitzgerald's other novels for comparative analysis.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712.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招琴;;幻灭的美国梦——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象征意义[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5期

2 马瑞香;司各特·菲茨杰拉德作品的色彩描写特色[J];沈阳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3 晋艳;杨洋;樊华;;浅论象征主义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运用[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4 王新春;试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写作特点[J];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2003年04期

5 陈才忆;爵士时代的当事者与代言人菲茨杰拉德[J];宜宾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6 王丽丽;菲茨杰拉德小说作者与主人公的隐蔽距离[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7 轮子;;你能留下来吗——追忆优秀的黑人女歌手菲茨杰拉德[J];世界博览;1998年04期

8 李静波;;《夜色温柔》评价[J];山东文学;2007年04期

9 王冬梅;张春阳;;解读菲茨杰拉德的《人间天堂》[J];现代教育科学;2006年S1期

10 孙顺祥;解亚辉;;从盖茨比中看菲茨杰拉德(英文)[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叶新;;A.斯科特·伯格和《天才的编辑》——《天才的编辑》的创作、出版和传播[A];编辑文化论: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四届年会优秀文集[C];2009年

2 田园;;堕落的花朵——从《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女性群像看菲茨杰拉德对女性偏见的成因[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谢园坤;;通过象征手法的运用解读《大人物盖茨比》[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4 岸本美绪;;从新思考中国“近世”史[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5年

5 Ki-Seok Kim;;东西方对优秀人才的历史观点比较(英文)[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增长:机遇、挑战和方向”经济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6 魏龙泉;;名作家心中“我们的共同父母”——著名美国编辑家皮金斯[A];中国编辑研究(2008)[C];2009年

7 Ying-hsiung Chou;;Reading the Other Modern[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学艺术的对话与共生”中国文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8 李弘祺;;后现代/后殖民主义的民族主义和中国史学:濠梁上Q5鱼的悖论(英文)[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文化共存下的记忆与遗忘”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9 SASAKI Chikara;佐佐木力;;东西方数学和医学的对话(英文)[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全球化时代的东西方哲学对话”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10 Stephen Owen;;Rethinking Cultural History[A];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北京论坛(2004)论文选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上海译文出版社文学编辑室主任 黄昱宁;推开菲茨杰拉德之门[N];中华读书报;2011年

2 赵松;缓期执行的崩溃[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3 庄北宁;“特工门”调查结局将揭晓 两要员若受起诉,白宫必震动[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4 王薇;切尼又涉美“特工门”事件[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5 记者 康慨;美国怨妇战胜比利时美女,赢得龚古尔奖[N];中华读书报;2007年

6 韩曙;独立检察官想让切尼出庭作证[N];法制日报;2006年

7 王凡;学生杜撰文字媒体盲目引用[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8 刘子;盖茨比为什么了不起[N];天水日报;2006年

9 心文;COX-2抑制剂:“罪”在基因?[N];医药经济报;2006年

10 细幕;植物的象征意义[N];中国花卉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野;《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多维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梁建东;埃德蒙·威尔逊的文学批评研究(1914-1950)[D];苏州大学;2011年

3 冯彤;“和纸”的制作工艺及象征文化阐释[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4 赵光;解读数字“三”在朱践耳音乐创作中的结构意义和象征意义[D];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5 傅丽莉;安塞尔姆·基弗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6 徐彬;劳伦斯·达雷尔《亚历山大四重奏》中的自我嬗变[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魏小梅;绘画、诗歌、戏剧:伍尔夫现代主义小说的综合艺术[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8 何燕丽;中国传统家具装饰的象征理论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9 凌建娥;论苏珊·格拉斯佩尔戏剧的艺术愿景[D];南京大学;2011年

10 张秀梅;抗拒现代:生态后现代视域下的华兹华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炬;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现代科技产物的象征意义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2 李宝峰;论菲茨杰拉德笔下的金钱女人[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2年

3 占英;论菲茨杰拉德小说人物的迷惘性[D];暨南大学;2010年

4 江艳妍;菲茨杰拉德对传统男性气质的矛盾心理之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5 王波;菲茨杰拉德小说的叙事艺术[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孙永艳;浅析菲茨杰拉德的女性观[D];山东大学;2011年

7 郝菲;菲茨杰拉德的厌女情结[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娅娇;菲茨杰拉德笔下“新潮女郎”形象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9 吕拯;论菲茨杰拉德的悲剧小说[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越;菲茨杰拉德三部主要作品中女性角色的女权主义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089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3089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4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