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运的吉姆》:小人物的愤怒与抗争
[Abstract]:Lucky Jim, the most famous novel of the "angry youth" literary genre, expresses the anger and struggle of the little people about the living situation and the social injustice. The suffocating scholastic style, the arrogance of hypocritical "elite culture" and the utilitarian academic misconduct are the cause of Jim's anger. Jim rebelled in his own way, and his struggle represented the counterattack of the lower class against reality.
【作者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
【分类号】:I561.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中载;一部“反文化”小说——《幸运的吉姆》[J];外国文学;1998年01期
2 程锦绣;;成则王,败则寇——论《幸运的吉姆》中吉姆性格缺陷及其社会成因[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3 陈丽;话语权的争夺:吉姆幸运的背后[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4 阮炜;吉姆的笑[J];外国文学评论;199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合生;作家的使命和责任——论西欧作家与第一次世界大战[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2 陶震华;试论约翰·济慈审美倾向的“非”唯美性(英文)[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3 司君;;扭曲的女性自由意识——《野草在歌唱》中玛丽悲剧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4 刘晓云;张晓泳;;哈代的“灰色情结”在《灰色调》和《薄暮听画眉》中的体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9期
5 王青;;从淑的形象解析哈代的女性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6 张娜;;布洛克-罗斯小说特点评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7 瞿云婕;;《霍华德别业》和《印度之行》意象体系的嬗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8 郑军;;欧美后现代文学作品写作手法举隅[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9 王丽云;;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论约翰·邓恩诗歌之“异”[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刘迎春;;英国文学现实主义风格的形成[J];安顺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晓红;乔治·艾略特小说的心理描写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刘坚;康拉德小说的道德主题与现代阐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许心宏;文学地图上的城市与乡村[D];浙江大学;2010年
4 丁礼明;劳伦斯现代主义小说中自我身份的危机与重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王天红;中国现代新诗理论与外来影响[D];吉林大学;2011年
6 庞荣华;毛姆异域游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耿潇;安东尼·特罗洛普小说世界中的欲望主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新云;艾丽丝·默多克小说中的后现代伦理道德观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陈娟;张爱玲与英国文学[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胡铁生;政治文化与文学意识形态功能的意蕴交映[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婧;论《幸运的吉姆》中吉姆·狄克逊的身份危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路晓辉;史蒂文森主要小说叙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张磊;《钟》中默多克道德哲学的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4 吕莹莹;论毛姆的自由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韩会平;《米德尔马契》中乔治·艾略特女性伦理探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彭龙富;人性的限制与突围[D];湘潭大学;2010年
7 黄杨莲;论塞缪尔·巴特勒《众生之路》的成长主题[D];湘潭大学;2010年
8 李慧;罗伯特·彭斯诗歌中的自由主题[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赵颖;论福尔斯前期小说中的存在主义“自由”主题[D];江南大学;2010年
10 单云婷;多丽丝·莱辛创作中的生态意识探析[D];江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张中载;一部“反文化”小说——《幸运的吉姆》[J];外国文学;1998年01期
2 陈丽;话语权的争夺:吉姆幸运的背后[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3 马丽;;“反英雄”的男性“灰姑娘”——论《幸运的吉姆》中“反英雄”形象的成功塑造[J];科技信息;2009年35期
4 魏颖超;“愤怒的青年”文学现象浅析[J];社科纵横;1999年05期
5 程巍;伦敦蝴蝶与帝国鹰:从达西到罗切斯特[J];外国文学评论;2001年01期
6 阮炜;吉姆的笑[J];外国文学评论;1996年03期
7 陆道夫;英美两国文化研究论争焦点评析[J];外国文学研究;2001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国浒;尹雅莉;;《幸运的吉姆》中的狂欢色彩[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滕佳欣;;温和的反叛——再议《幸运的吉姆》[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12期
3 杨坡;;《幸运的吉姆》:一部规训与反规训的小说[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1年04期
4 程锦绣;;成则王,败则寇——论《幸运的吉姆》中吉姆性格缺陷及其社会成因[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5 刘鹭鹭;;吉姆的心灵之路——荣格心理原型视域下的《幸运的吉姆》[J];东方企业文化;2012年09期
6 吴寒;;合作原则在小说《幸运的吉姆》中的应用[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7 张中载;一部“反文化”小说——《幸运的吉姆》[J];外国文学;1998年01期
8 刘洋;李瑞;;时代创造的幸运儿——《幸运的吉姆》带给金斯利·爱米斯的幸运[J];山东文学;2008年01期
9 王子贤;王宁;;《幸运的吉姆》的讽刺艺术[J];山花;2010年10期
10 王庆玲;王法昌;;对《幸运的吉姆》中“愤怒”的精神分析学解读[J];芒种;2012年2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艳芳;《幸运的吉姆》之读者反应批评解读[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倩;金斯利·艾米斯的《幸运的吉姆》之存在主义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3 王一杰;从压抑到自由—解读金斯莱·艾米斯之《幸运的吉姆》[D];南昌大学;2010年
4 尹丹;男性气质的回归[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5 聂晓珍;[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王敏;《幸运的吉姆》(第5-7章)翻译报告[D];河南大学;2013年
7 伊洁;战后英国学院小说的现实主义发展轨迹[D];鲁东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3113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311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