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三位主要女性形象的对比

发布时间:2018-11-04 21:42
【摘要】:美国现代作家菲茨杰拉德在其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刻画了三位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形象:黛西·布坎南、乔丹·贝克和梅特尔·威尔逊。出身于上层社会的黛西是父权制社会的传统女性代表,来自于中产阶级家庭的乔丹是战后逐步走向独立的新女性形象,而急欲从社会底层脱身的梅特尔则是工业社会消费文化的牺牲品。菲茨杰拉德从男性立场出发,把她们丑化为金钱和物欲的化身。这一方面源于菲茨杰拉德自身的婚恋经历,另一方面也折射出深受男权文化影响的他在新女性不断涌现的时代背景下所感受到的焦虑恐慌和不知所措。
[Abstract]:In his masterpiece, the Great Gatsby, Fitzgerald, a modern American writer, portrays three impressive female images: Daisy Buchanan, Jordan Baker and Mettle Wilson. Daisy, from the upper class, is the traditional female representative of the patriarchal society, and Jordan, who comes from the middle class family, is a new female image that gradually moves towards independence after the war. Meitel, eager to escape from the bottom of society, is the victim of consumer culture in industrial society. Fitzgerald, from a male standpoint, turned them into incarnations of money and material desire. On the one hand, it comes from Fitzgerald's own experience of marriage and love, on the other hand, it also reflects the anxiety, panic and confusion he feel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emerging new women in the context of the patriarchal culture.
【作者单位】: 三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
【分类号】:I712.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俊萍;;《夜色温柔》中的女性形象和叙事问题[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2 程锡麟;;《人间天堂》与图像叙事[J];江西社会科学;2014年11期

3 任虎军;;解读与再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在中国的批评旅行[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9年S1期

4 钟素花;;中英文化中White的文化语用探究[J];外国语文;2011年S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丽聪;;梦里花落知多少——菲兹杰拉德笔下女性群象分析[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6年S1期

2 邹艳菁;;“美国梦”的破灭与西方文明的窘境——在跨文化视野中重读《了不起的盖茨比》[J];长城;2013年08期

3 徐虹;王清华;;浅析小说《夜色温柔》的叙事技巧及翻译策略[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5年15期

4 刘欢;;好莱坞文学改编电影的“美国梦”[J];电影文学;2015年09期

5 陈才忆;令人颓丧而想离席的华宴——评菲茨杰拉德的《夜色温柔》[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8期

6 张俊萍;;《夜色温柔》中的女性形象和叙事问题[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7 谭佳;;解读菲茨杰拉德小说中的新潮女郎[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05期

8 刘冬阳;;菲茨杰拉德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人物形象解读[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年11期

9 李旭;;评《夜色温柔》中男权社会的衰落[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10 蒋桂红;;论菲茨杰拉德的“美国新潮女郎”[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文秀;《一千英亩》的互文性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2 孙永艳;浅析菲茨杰拉德的女性观[D];山东大学;2011年

3 周哲;尼采悲剧观视角下的《夜色温柔》[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陈娅娇;菲茨杰拉德笔下“新潮女郎”形象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5 郭章容;论音乐与菲茨杰拉德的创作[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6 赵玉君;父权意识下的女性形象[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张晓黎;《夜色温柔》中迪克堕落的社会心理学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8 黄亚莉;迪克·丹弗:一位爵士时代的大绅士[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蒋桂红;重释菲茨杰拉德的女性观[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马梅;性由行定[D];苏州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丽萍;;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谋篇布局[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马隽;《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叙事策略探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余劲草;理想者的人生悲剧——于连与盖茨比的性格对比[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4 何小香;袁媛;;菲茨杰拉德与劳伦斯的现代女性比较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韩双;;菲茨杰拉德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年03期

6 陈慧;;幻灭了,美国梦!——论美国现代名作《了不起的盖茨比》[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2期

7 徐谷們;;村上春树与菲茨杰拉德——《挪威的森林》与《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比较[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8 刁克利;盖茨比的悲剧与菲兹杰拉德的证明──《了不起的盖茨比》主题论[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9 杨晓峰;《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意蕴[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10 黄小蓉;继承与创新——评《冬天的梦》和《了不起的盖茨比》[J];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万兵;试论菲茨杰拉德小说中的隐喻文学[J];河西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2 葛锦荣,谭业升;菲茨杰拉德失落情结的内在逻辑[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3 胡锦凤;爵士乐时代的通俗代言人——略论菲茨杰拉德作品中的超自然成分[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陈才忆;令人颓丧而想离席的华宴——评菲茨杰拉德的《夜色温柔》[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8期

5 陈爱华;菲茨杰拉德主要作品中的父亲形象解读[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王万兵;;菲茨杰拉德塑造小说人物形象的模式[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施图亚特·克里斯提;;边缘与中心:为菲茨杰拉德定位(英文)[J];外国文学研究;2006年05期

8 王斌;;法国的菲茨,菲茨的法国——论菲茨杰拉德的法国情结[J];科技信息;2006年09期

9 吴建国;;一位经典作家的批评接受史——“菲茨杰拉德现象”解读[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王冬梅;张春阳;;解读菲茨杰拉德的《人间天堂》[J];现代教育科学;2006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田园;;堕落的花朵——从《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女性群像看菲茨杰拉德对女性偏见的成因[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茜;联合利华欲放弃共同执政模式[N];中国企业报;2004年

2 上海译文出版社文学编辑室主任 黄昱宁;推开菲茨杰拉德之门[N];中华读书报;2011年

3 苏往;他们不是菲茨杰拉德的同路人[N];文艺报;2013年

4 王凡;学生杜撰文字媒体盲目引用[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5 黄敏;头痛激发创业 成就百万事业[N];经济参考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柳青;罗曼史的假面和光环下的狼藉[N];文汇报;2013年

7 赵松;缓期执行的崩溃[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8 记者 吴丹 实习生 阳祝云;寻找菲茨杰拉德[N];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

9 记者 康慨;美国怨妇战胜比利时美女,赢得龚古尔奖[N];中华读书报;2007年

10 陈慧稚;“前方有不适内容,,阅读需谨慎”[N];文汇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田野;《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多维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玮;菲茨杰拉德与消费文化[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2 曾敏昊;菲茨杰拉德笔下理想的纽约——塑造“城市—乡村结合体”[D];复旦大学;2010年

3 刘越;菲茨杰拉德三部主要作品中女性角色的女权主义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王波;菲茨杰拉德小说的叙事艺术[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远威;菲茨杰拉德沦为消费社会受害者的历程及其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对消费主义的批判[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刘琳静;从消费文化角度看菲茨杰拉德小说中“美国梦”的破灭[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梅菁;解读F·司格特·菲茨杰拉德《夜色温柔》的两个版本[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8 郭章容;论音乐与菲茨杰拉德的创作[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9 王冬梅;菲茨杰拉德与他的“美国梦”[D];吉林大学;2004年

10 蒋桂红;重释菲茨杰拉德的女性观[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112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3112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9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