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文论的“场外征用”
[Abstract]:Since the 20th century, there has been a development trend in western literary theory, that is, literary theory has gradually blurred its boundary with other disciplines during the interdisciplinary period. At the same time, literary theory carries more and more political, ideological and ethical aspects, and seems to have the tendency of being "kidnapped" by literary theory. Mr. Zhang Jiang thought that the main reason for this situation was "requisition over the field", so he proposed to let the literary theory return to the literature itself and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of self-development within the system. This paper disagrees with the view of "pure" theory, and holds that literary theory is "impure" from its beginning. This "impure" is not entirely the intention of the builder. It is not only a state of existence of literary theory itself, but also meets the needs of literary theory construction.
【作者单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英国莱斯特大学英美文学研究中心;
【分类号】:I1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乔国强;;论韦勒克的文学史观[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张江;;强制阐释论[J];文学评论;2014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云鹏;;韦勒克和沃伦《文学理论》的“文本性”探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年06期
2 陈耀庭;石梅芳;;对话与融合——罗伯特·潘·沃伦诗歌中的自我观念[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3 叶琼琼;;论穆旦诗歌词汇组合特征[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4 郑为;;一首简约而深刻的诗篇——细读徐志摩《这年头活着不易》[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5 伍敬芳;;穆旦诗歌中反讽语言的认知语用阐释[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6 冯巍;;纽约学派文化批评的三个维度——以美国新批评派为参照[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7 张燕楠;宋伟;;兰色姆“新批评”理论的本体意蕴与现代转换[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8 陈亚境;;从简单看复杂——细读弗朗西斯·帕克曼《进攻堡垒》[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06期
9 唐小祥;;“新批评”研究述评[J];金田;2014年08期
10 荆亚平;;整体视域下的当代文学批评及其反思——吴秀明访谈录[J];创作与评论;201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燕楠;兰色姆“本体论批评”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2 何欣;逃逸与追寻—罗伯特·潘·沃伦诗歌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3 荣立宇;仓央嘉措诗歌翻译与传播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4 钱韧韧;现代汉语虚词与现代汉语诗歌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5 雷奕;文化视野下中国新诗跨文体书写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6 刘云;普实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科学主义倾向[D];武汉大学;2014年
7 李丽;英语世界的《红楼梦》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4年
8 崔春;论北岛及《今天》的文学流变[D];山东大学;2014年
9 童志斌;文言文课程目标与内容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10 夏莹;中国现代新诗语言形态特征及其发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高峰;捍卫文学性—内部研究论[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杜会鸽;新批评的追索者[D];海南大学;2011年
3 黄冬菊;罗伯特·佩恩·沃伦诗学研究[D];湖北大学;2013年
4 斯雯;断裂的连接:试论新诗跨行[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5 温辉;兰色姆新批评理论特征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6 李文慧;陌生化理论:从俄国形式主义到新批评[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7 徐姗姗;约翰·邓恩《歌与短歌集》中的反讽[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8 廖丽娴;“新批评”理论在中国新时期的运用[D];重庆师范大学;2014年
9 祁长海;魏晋玄言诗与英国玄学诗之诗学比较[D];青海师范大学;2014年
10 覃雯;现代诗歌悖论性语言特征研究[D];广西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江;;当代西方文论若干问题辨识——兼及中国文论重建[J];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斯舜威;;维护“书法媒介”的纯粹性[J];书法;2013年09期
2 石舒清;;编后[J];朔方;2013年12期
3 曹宇;;需要与不需要——看叶楠自身的艺术纯粹性[J];东方艺术;2011年19期
4 刘凤林;;论元代隐逸山水画的纯粹性[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刘世平;;舞蹈诗的内质及其纯粹性[J];艺海;2008年03期
6 庄小雷;;艺术随笔[J];当代中国画;2008年03期
7 邹元江;;艺术的纯粹性与感情的位置[J];文化艺术研究;2011年03期
8 陈晓明;纯粹的诗与诗的纯粹性——关于冰妹《裸夜》的断想[J];诗探索;1996年02期
9 刘椺;蒋志;储云;娃娃;;对话[J];当代艺术与投资;2007年07期
10 王干;;泛诗倾向的消失[J];诗刊;1988年09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范咏戈;情感表现的当下性、纯粹性和生动性[N];文艺报;2012年
2 高天民;读沙耆老的画[N];美术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李亦奕;我更在意画廊的纯粹性[N];中国文化报;2014年
,本文编号:24149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414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