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莎士比亚戏剧中的正义之维

发布时间:2019-03-08 12:00
【摘要】:莎士比亚戏剧内涵极为丰富,由此展开的研究视角多种多样。兴起于美国上世纪70年代的"法律与文学"视角为莎士比亚戏剧的研究又开辟了新的领地。不可否认,莎士比亚在其戏剧创作中展现了大量的法律记述,但是观众能够理解的却未必是专业而理性的法律。因此,本文以法律所代表的正义为视角,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若干部作品,结合法律的理性思维,在剖析莎士比亚戏剧中正义观的同时,分析社会及时代背景给观众带来的各种局限与启示,以期能从一个不同的视角理解莎士比亚戏剧。
[Abstract]:The connotation of Shakespeare's dramas is very rich, and the research perspectives from this point of view are varied. Law and Literature, which emerged in the 1970s in the United States, opened up a new domain for the study of Shakespeare's dramas. There is no denying that Shakespeare shows a great deal of legal accounts in his plays, but what the audience can understand is not necessarily a professional and rational law. Therefo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justice represented by the law, this paper chooses several representative works, combining with the rational thinking of law, while analyzing the view of justice in Shakespeare's dramas, at the same time, In order to understand Shakespeare's plays from a different angle of view,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limitations and revelations brought by the society and the background of the times to the audience.
【作者单位】: 上海政法学院外国语学院;
【基金】:2014年度上海政法学院青年科研基金项目(2014XQN18)
【分类号】:I561.07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陈颀;;法权的兴起与危机——《威尼斯商人》的法哲学解读[J];北大法律评论;2013年02期

2 冯伟;;莎士比亚与早期现代英国的“法律”建构[J];外国文学;2014年04期

3 方军,刘少萍;一种悖论:莎士比亚的法律观[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4 吴苌弘;;法律翻译与法律移植——以晚清法律翻译实践为例[J];上海翻译;2013年04期

5 傅敬民;;全球结构视野下的翻译规范研究[J];上海翻译;2013年04期

6 张祝祥;刘杰辉;;社会学视阈下的林纾现象解读[J];上海翻译;2014年02期

7 吕俊;;目前我国译学研究的困境与出路[J];上海翻译;2014年03期

8 李伟f ;;接受与流变:莎士比亚在近现代中国[J];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9 罗成雁;;莎士比亚戏剧剧场观演关系的独特性与戏剧幻觉[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张乃和;[N];光明日报;201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英雪;;英国资本主义的崛起与女性意识觉醒之关联——重读《简·爱》[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2 张浩;;中国传统哲学视野下的莎士比亚戏剧主题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3 戴璇;;司法判决书难以文学化[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4 蔡学梅;;浅谈苔丝荻蒙娜思想性格的进步性和局限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5 檀秀云;;用女权主义解读《哈姆莱特》中奥菲利娅的悲剧根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2期

6 洪浩;陈虎;;论判决的修辞[J];北大法律评论;2003年00期

7 王蓓;;法律文化何以从混乱走向融合——以《白鹿原》中的一个事件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刘琛;简析莎士比亚的社会秩序观及其对莎剧人物塑造的影响[J];北方论丛;2001年06期

9 丁晓东;;走向诗性正义?[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9年01期

10 焦宝乾;;法律论证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J];比较法研究;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熊德米;;模糊性法律语言及其翻译[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2 宋杰;;对《维也纳条约法公约》关于条约解释规则的再认识[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五)[C];2007年

3 郑磊;;论先决问题的司法判定模式——兼议民事诉讼中间裁判制度之完善[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4 涂青达;;能动语境下诉讼原点的选择——围绕商品房销售合同纠纷案裁判悖论的解释与解答而展开[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5 宋德发;;道德的相对性与历史性——解读《葛特露和克劳狄斯》的伦理意蕴[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王蓓;;对《白鹿原》中一件往事的追问:他为什么一再要求被绑入狱?——在法律多元情形下,法律文化何以从混乱走向混合[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混合的法律文化[C];2007年

7 冯毅;方明航;;论案件事实整理的过程与方法——从类型化分析展开[A];全国法院第25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公正司法与行政法实施问题研究(下册)[C];2013年

8 管纪尧;;说服的艺术:判决理由修辞研究[A];全国法院第二十六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司法体制改革与民商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C];2015年

9 黄现清;;语言游戏·法律修辞·裁判文书——语言修辞学视野下的裁判文书说理研究[A];全国法院第二十六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司法体制改革与民商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纯辉;司法判决书可接受性的修辞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伟强;法律制度的信息费用问题[D];山东大学;2010年

3 樊安;英美法理学中的整体性问题[D];吉林大学;2011年

4 熊德米;基于语言对比的英汉现行法律语言互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徐俊;版权侵权判定[D];复旦大学;2011年

6 张之薇;献祭[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7 李自雄;文学本质观:历史审视与当代重建[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倩;媒体时代大、中学生处理暴力和色情信息的德育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9 刘翼斌;概念隐喻翻译的认知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施显松;出入历史之境[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符超翔;法律史中的“阐释”与“史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刘莉萍;堕落与救赎[D];湘潭大学;2010年

3 梁继伟;法律方法在公安机关侦办邪教类案件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0年

4 李克江;元杂剧《窦娥冤》之法律视角解读[D];山东大学;2010年

5 纪海英;论戏剧文学教学对中师生文化素质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汤星亮;莎士比亚《李尔王》中的权力问题探微[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车一鸣;司法裁决的后果主义价值取向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李景健;法律与文学的关联性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张伟;莎士比亚三部问题剧的不确定性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薛青;苔丝悲剧成因的法律批判[D];浙江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晓力;;民法传统经典文本中“人”的观念[J];北大法律评论;1998年01期

2 徐修鸿;;当代西方翻译规范研究:争议与反思[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K.W.诺尔,李立强,李启欣,林致平;法律移植与1930年前中国对德国法的接受[J];比较法研究;1988年02期

4 陈燕谷;文化资本[J];读书;1995年06期

5 冯象;;法学三十年:重新出发[J];读书;2008年09期

6 郭建;;《威尼斯商人》——“合法”的割肉契约[J];法律与生活;2008年06期

7 张俊才;;林纾文化立场的再认识[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8 王岳川;布迪厄的文化理论透视[J];教学与研究;1998年02期

9 何勤华;《万国公法》与清末国际法[J];法学研究;2001年05期

10 王健;;晚清法学新词的创制及其与日本的关系[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朱晓U,

本文编号:24367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4367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7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