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与自然——解析莫里森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士虎;马伊林;;构建理想的伊甸园——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玛拉和丹恩历险记》[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7期
2 陈煌书;;试析萨拉·朱厄特在《尖尖的枞树之乡》中对男性气质的重构[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3 江奥立;;消解与证成:“婚内强奸”犯罪化的理性思考[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4 年丽丽;夏维红;;真情去向何处?——性别伦理视域下《火山情人》中的两性关系解读[J];英语研究;2014年04期
5 花家涛;;民族民间体育的性别教育——以彝族摔跤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年02期
6 陈煌书;;从《白苍鹭》看萨拉·朱厄特对男女气质的重构[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7 帅庆;平欲晓;;基于性别差异的生态文明意识培育[J];江西社会科学;2014年07期
8 王河江;;20世纪后期美国生态女权主义出现的背景与原因[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年05期
9 罗姣惠;;《坠落的人》中主要女性人物形象解读[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10 崔金燕;;拯救家园——3D电影《阿凡达》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帅庆;;生态文明意识的性别差异及其构建[A];2013年中国社会学年会“性别发展与美丽中国建设” 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坛茹;异化与抵抗:西方马克思主义身体话语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惠媛媛;农村留守妇女思想状况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2 魏经明;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解读《愤怒的葡萄》[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年
3 白云;库切《耻》的多重主题[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4 刘鑫;女性与自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5 翟立丹;社会性别视角下“城中村”女性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6 徐倩;性别幻影—朱迪斯·巴特勒性别美学初探[D];苏州大学;2014年
7 冯梦玲;生态女性主义探析[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8 史姝婉;新课标下高中生物学案教学法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年
9 王锐潇;卖淫合法化的伦理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10 王丹丹;中国当代家庭暴力中显现的女子教育问题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海丽;;女性与自然之歌——生态女性主义视野中的《我的安东尼娅》[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2 陈洁诗;;生态女性主义与观世音[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颜文娥;;生态女性主义在《雨里的猫》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7期
4 鲁晓霞;;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觉探析《德伯家的苔丝》[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吴琳;;西方生态女性主义探源[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6 周娴娟;;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的折射——浅析《雨里的猫》[J];文学教育(中);2011年08期
7 吴琳;;论《女性与自然》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范振东;;生态女性主义视阈下的《浮现》[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9期
9 吴琳;;继承与超越:生态女性主义、女性主义及生态学之关系[J];宜宾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10 陈明;肖庆华;;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及其文学探究[J];文教资料;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王词;;东西方生态女性主义浅析[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2 赵媛媛;王子彦;;生态女性主义思想述评[A];庆祝科学技术与辩证法创刊20周年文集[C];2004年
3 陈伟华;;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视角——生态女性主义的自然观[A];庆祝科学技术与辩证法创刊20周年文集[C];2004年
4 孙蕾;张荣华;;生态女性主义法学视野下的海南黎族女性[A];中华民族复兴与民族哲学发展研究——2013年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年会中国石油大学(华东)60周年校庆学术研讨会文集[C];2013年
5 曾玲;;《钟形罩》下女性的反叛——对《钟形罩》的生态女性主义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林喜杰;;女性的自然——谈李小洛诗歌女性生态写作意识[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李小洛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刘兵;生态与性别[N];人民日报;2010年
2 刘兵 本报书评人;从第三世界和性别视角反思全球化和发展观[N];中华读书报;2006年
3 高娟;我看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N];文艺报;2011年
4 深圳大学师范学院教授 王晓华;关怀女人就是关怀所有生命[N];社会科学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冬;后现代语境下的生态女性主义[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飞;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3 郑晨;从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视角解读《德伯家的苔丝》两个译本[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4年
4 冯梦玲;生态女性主义探析[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5 陈雪婧;生态女性主义早期文本中的女性和自然观[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刘笛;《蜜蜂的秘密生活》的生态女性主义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周梦华;《我的安东尼亚》的生态女性主义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8 韦海静;《我亲人的殿堂》的生态女性主义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林子靖;《我亲人的殿堂》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荣荣;查尔斯·弗雷泽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在《冷山》中的体现[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741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674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