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论康拉德小说中的“狂欢化”人物

发布时间:2020-05-21 09:36
【摘要】: 约瑟夫·康拉德(Joseph Conrad,1857-1924)是最杰出的英语作家之一,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他的作品为十九世纪的现实主义文学和二十世纪的现代主义文学架起了一座桥梁,影响了二十世纪的大批作家,而康拉德研究也成为西方学术界的一个研究热点。 国内对康拉德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他小说的叙事特点、象征意义、印象主义、殖民主义和父权男权观念等方面,而对小说人物的分析大多针对小说的叙述人和故事的主要指涉人物展开。康拉德小说中的主人公和叙述人成为大家的唯一关注点,这种现象导致了这些“中心人物”占据了官方意识或传统文化的主体地位,在构成大众注目焦点的同时,他们也得到作者给予的最大话语权,他们既是小说叙述聚焦的对象,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传统价值体系的核心。然而,康拉德小说的内涵并不仅仅局限在这些人物身上,通过他们展示出来的只是冰山一角。 本文从分析“狂欢化”人物在康拉德小说中的处境展开,继而分析康拉德小说中“狂欢化”人物的特点、类型、产生土壤、文化意义,以及“狂欢化”人物在叙事结构、情节发展中的作用。由此对传统的康拉德小说人物研究提出质疑,从“狂欢化”人物的视角全面审视康拉德小说的人物和事件,探究隐含在官方话语下的民间文化内涵,研究官方文化和民间文化在相互质疑和碰撞中形成的对话。在对康拉德小说结构、人物、主题重新定位过程中,展现康拉德小说在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之间独特的风格,揭示出康拉德小说的对话性、复杂性、多义性、开放性,以及康拉德处于世纪之交的矛盾、孤独、悲观、绝望等情绪。 论文主体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康拉德小说中“狂欢化”人物的特点。本文将康拉德小说中的小丑、骗子、傻瓜等人物定义为“狂欢化”人物,并且将康拉德小说中对这类人物的塑造分为三种情况:单一型的“狂欢化”人物、复合型的“狂欢化”人物、突变型的“狂欢化”人物。第二部分,分析康拉德小说中“狂欢化”人物形成的土壤。“狂欢化广场”在康拉德的小说中主要体现为甲板、船舱以及远离文明的原始部落,正是在这些原始、自由、粗俗、放纵、无理性的环境中产生了“狂欢化”的人物。第三部分,分析康拉德小说中“狂欢化”人物体现的民间诙谐文化。如《文明路上的先锋站》中“狂欢化”的民间诙谐话语、《黑暗的心》中的讽刺性模拟等。第四部分,分析康拉德小说中“狂欢化”人物的叙事功能。康拉德借助于小丑、骗子、傻瓜等角色实现了对叙述人传达的官方意识的悖反,在各种声音的冲突中达到了对“中心人物”的质疑,甚至将其拉下神坛,从而打破了小说单一叙述话语的局限,让小说成为一个杂语的、多元的、众声喧嚣的世界。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I5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明业;;身份的困惑——康拉德小说《吉姆爷》解读[J];唐山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杨文;;浅议康拉德小说中的神秘人物——马洛[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7期

3 杨欣欣;杜明业;;论小说中的地理空间建构[J];社会科学家;2011年06期

4 刘少杰;;剖析约瑟夫·康拉德的独特创作风格[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7期

5 刘军艳;蒋晶;;论《诺斯特罗莫》中的道德内涵[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6 李强;;海子与康拉德悲情意象的建构[J];文学教育(下);2011年06期

7 张富强;曾竹青;;《黑暗的心》——探寻自我之旅[J];成才之路;2011年18期

8 王婷婷;;康拉德与帝国主义:以《台风》为个案[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1年04期

9 李昂;;《诺斯特罗莫》的意义[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13期

10 赵晓颖;;《吉姆爷》中的二重性及其根源探析[J];海外英语;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李倩;;谈康拉德小说中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和选择[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2 易敬松;伍忠良;;双船地震方法技术难点简析[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于建华;;文明和人性的挽歌——《黑暗的中心》和《吉姆爷》主题谈[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4 王松林;;小说“非个性化”叙述背后的道德关怀[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吕洪灵;;《黑暗的心》:从叙述结构至语言与现实的关系[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宁一中;康拉德与剑桥大学[N];中华读书报;2004年

2 江文兵;希尔顿Doubletree首入北京[N];北京商报;2007年

3 吴哲邋张启;波兰团秀美食 领事力推“必高思”[N];南方日报;2008年

4 岳志勇 王文阁;康拉德·魏德曼——中国文物保护事业的友好使者[N];陕西日报;2002年

5 潘小松;童年的约瑟夫·康拉德[N];中华读书报;2003年

6 吴晓梅;环保要以客人为本[N];中国旅游报;2010年

7 孙喜庭 实习生 侯颖 本报记者 李兵;德国老专家情系中国企业[N];锦州日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王夏斐;文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二)[N];杭州日报;2008年

9 刘钢;世界贩卖人口犯罪活动日渐猖獗[N];中国社会报;2008年

10 陈侗;海洋中的文学[N];文汇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美萍;康拉德与浪漫主义批判[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文军;自我、他者、世界[D];山东大学;2011年

3 庞伟奇;直面虚无的灵魂救赎[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胡强;“焦虑时代”中的“道德现实主义”[D];浙江大学;2006年

5 王松林;康拉德小说伦理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岳峰;二十世纪英国小说中的非洲形象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7 陈广兴;康拉德小说情节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8 符传丰;老舍短篇小说论[D];复旦大学;2007年

9 罗杰鹦;英国小说中的视觉召唤[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10 高兰;利维斯与英国小说传统的重估[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俊峰;论康拉德小说中的“狂欢化”人物[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2 李鹏;康拉德小说双希文化冲突的表现及原因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田红;论康拉德海洋小说中的生态观与生命观[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顾琰菲;康拉德《密探》中的狂欢世界探微[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5 杨露yN;疏离与责任:康拉德精神之核[D];苏州大学;2003年

6 刘旭彩;康拉德—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之间[D];吉林大学;2004年

7 夏雅仙;他者的世界——康拉德作品中的女性[D];浙江大学;2004年

8 洪永娟;[D];浙江大学;2004年

9 刘贞;康拉德《在西方的注视下》的元小说叙事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晓兰;康拉德早期小说中马来形象的建构[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6740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6740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d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