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威廉·福克纳是美国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他的小说不仅追溯了美国南方的变迁史,而且深刻地探索了西方世界的历史变革和处在这种变革中的西方人的精神危机。 创伤记忆、创伤叙事、创伤见证是福克纳作品的核心,也是创伤理论的核心。本文研究《我弥留之际》中的创伤以及创伤见证。运用创伤理论分析《我弥留之际》,说明福克纳是他的作品主人公的创伤记忆和创伤叙事的第二创伤见证。 本论文共分三章。第一章论述了在历史和文化视域下,福克纳被看做是厌女主义者还是女权主义者。 第二章介绍了福克纳以及福克纳身边的女性,并且论述了这些女性对福克纳写作的影响。 第三章重点论述社会历史因素是我们理解福克纳小说母亲的决定因素;也是我们理解艾迪·本德仑、科拉·塔尔、杜威·德尔这三个母亲经历的决定因素。这一章还分析了生育对艾迪·本德仑造成的创伤是身体和心理的双重伤害。 通过上述分析,本文作者得出以下结论。福克纳从南方历史和社会得到写作的动力,去挑战并且解构南方淑女神话。福克纳笔下的南方淑女都觉醒了,她们勇敢的挑战南方传统,摆脱身份界限。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他的小说不仅追溯了美国南方的变迁史,而且深刻地探索了西方世界的历史变革和处在这种变革中的西方人的精神危机。 创伤记忆、创伤叙事、创伤见证是福克纳作品的核心,也是创伤理论的核心。本文研究《我弥留之际》中的创伤以及创伤见证。运用创伤理论分析《我弥留之际》,说明福克纳是他的作品主人公的创伤记忆和创伤叙事的第二创伤见证。 本论文共分三章。第一章论述了在历史和文化视域下,福克纳被看做是厌女主义者还是女权主义者。 第二章介绍了福克纳以及福克纳身边的女性,并且论述了这些女性对福克纳写作的影响。 第三章重点论述社会历史因素是我们理解福克纳小说母亲的决定因素;也是我们理解艾迪·本德仑、科拉·塔尔、杜威·德尔这三个母亲经历的决定因素。这一章还分析了生育对艾迪·本德仑造成的创伤是身体和心理的双重伤害。 通过上述分析,本文作者得出以下结论。福克纳从南方历史和社会得到写作的动力,去挑战并且解构南方淑女神话。福克纳笔下的南方淑女都觉醒了,她们勇敢的挑战南方传统,摆脱身份界限。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71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诗泽;;躯体:新的诗歌话语建构——新时期女性主义诗歌的性别突围[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2 黄燕;;男权社会的别传——毕飞宇“女性叙事文学”的另类解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3 张英雪;;英国资本主义的崛起与女性意识觉醒之关联——重读《简·爱》[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4 卢凌;崇尚自然:梭罗《瓦尔登湖》的审美价值[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5 汪杨;;秘密花园的文化叙事——论世纪之交中国女性作家的“欲望化写作”[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6 饶晓红;;昆丁:麦克白人生箴言的全面演绎——《喧哗与骚动》的互文性解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7 饶晓红;;“声音”与“愤怒”——班吉的后结构主义解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8 钱雯;;文化诗学:理论、方法及局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9 吴春;;中国女性个人化写作的困境和突围——从反思陈染的创作发展历程谈起[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10 李璐;被解构的男性主体——《苔丝》中安吉尔形象的女性主义解读[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庆;;《家庭教师》中女性形象塑造之“性政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2 王晶;刘彦U,
本文编号:26764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676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