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灯塔去》的音乐学阐释
发布时间:2020-05-26 12:47
【摘要】: 现代小说家特别是意识流小说家在小说创作的形式和技巧上不断探索,包括音乐在内的其他艺术形式也成为了小说创作可资借鉴的资源。英国现代主义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对音乐具有较深的造诣和独特的理解,她善于借用相关的音乐技巧,为自己的作品构建诗意般的审美主题和营造浓郁的艺术氛围。《到灯塔去》就是一部高度音乐化的小说。以往对这部小说的研究多集中在女性主义解读、意识流技巧、诗化特征等方面,而从音乐学的视角对它的研究,虽已有人涉足,但大多点到为止,尚未有系统的分析。本论文拟在此方面做出一些有益的探讨。 第一章探讨《到灯塔去》在主题呈现上对音乐曲式的借鉴。主题是小说的灵魂,伍尔夫在这部小说中巧妙地利用奏鸣曲式使得小说诗意化的主题获得有效地呈现。小说的三个部分“窗”、“时光流逝”、“灯塔”,恰好与奏鸣曲式中的“主题呈示部”、“主题发展部”、“主题再现部”形成对应,承担了引出、推进和“照亮”主题的艺术功能。 第二章探讨这部小说的叙事对复调这种音乐织体以及复调最主要的表现手法对位法的借鉴。织体强调的是音乐结构横向的层次以及这些层次之间的关系,主要分三类:单声织体、复调织体,和声织体。在该小说的叙事结构中,伍尔夫充分利用了复调织体多声部共时奏响的特点来编织素材,使整部小说形成意识流多声部的交响;同时,使用了对位技巧,使得不同的意识和这些意识之间的碰撞得以呈现与强化。 第三章探讨小说对音乐节奏的模仿。节拍与速度是音乐节奏的两个主要元素,其中,节拍的作用是循环重复固定的强弱音并使之形成某种鲜明的模式,而速度的功能则是推进这种模式向前发展。节奏一般有三种,即慢、中、快,不同的节奏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到灯塔去》在小说语言的节拍和叙述行进的速度两方面模仿了音乐的节奏模式:一方面它利用语音、单词、短语、句子的重复和变化,使小说的语言富有音乐般的节奏;另一方面它利用故事持续时间与叙事话语篇幅的关系,使小说的叙事节奏快慢交替、产生流动感,获得读者的情感共鸣。 正是因为伍尔夫创造性地借鉴了这些音乐技巧,《到灯塔去》才能获得超越文本的美感,成为英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不可多得的现代主义的音乐化小说。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I561.074
本文编号:2681858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I561.074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范波;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作品的音乐性[D];山西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818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681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