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野草在歌唱》的异化主题

发布时间:2020-05-26 13:33
【摘要】:多丽丝·莱辛(1919-)是20世纪著名的女性作家之一,于2007年以87岁高龄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野草在歌唱》是莱辛的第一部小说,完成于1950年。本文拟用埃里希·弗洛姆的异化相关理论来解析该小说中所体现的异化主题,阐述在殖民社会中人们为了逃避生存的无力感和孤独感所表现出来的异化。 弗洛姆关注个体和社会之间的关系,认为人在社会中的无力感与生俱来,并随着个体的成长愈加强烈,而不健康的社会将加剧人的无能为力感,迫使人们为了生存放弃自我,屈从外界权力,导致自我异化;他引入弗洛伊德的人性冲动与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概念,提出社会条件对社会性格的决定性影响,强调在既定社会条件下人的能动性,在个体性格无法迎合社会条件和社会性格时,个体所表现出来的异化心理机制。据此,本文首先分析殖民地南罗德西亚的社会条件的异化,它的白人优越性文化、殖民经济和男性家长制的家庭关系共同促成了该社会性格的剥削特质;进而分析个体在剥削特质的殖民社会中所表现出来的为了寻求心理安全,个体依附外界权力时所表现出的异化。白人集团对其优越性的执迷、查理·斯莱特等人对物质财富的疯狂追求和玛丽夫妇对婚姻家庭的迷茫无助分别表现了机械趋同、破坏欲和权威主义的心理机制,但是他们对自我的逃避并没有带来心灵的安全,反而加剧了自我异化和社会的异化。 本文得出结论小说中异化的人性是异化社会下不可避免的悲剧,并指出人的全面异化最终也将导致社会的毁灭,警示只有满足人类精神和自身潜力发展的社会才能健康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561.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洁玉,蔡玉辉;走向意识谬误的深渊——《野草在歌唱》心理层面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傅丽;;令人窒息的精神荒原——浅析多丽丝·莱辛的处女作《青草在歌唱》中的人物心理刻画[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11期

3 宋德孝;;人之异化的病理特征及药方——弗洛姆之异化理论探析[J];创新;2009年03期

4 龙丹;;为女性独立悲叹——评多丽丝·莱辛的小说《青草在歌唱》[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杨晓丽;;女性身心的抒写者——用传记研究法解读多丽丝·莱辛《野草在歌唱》[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6 向丽华;;《野草在歌唱》中玛丽悲剧命运探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夏琼;;追寻无意识的踪迹——多丽丝·莱辛《野草在歌唱》人物心理探析[J];兰州学刊;2005年06期

8 李佃来;;弗洛姆“人性异化及消除”理论述评——对一种新人道主义哲学的阐述和理解[J];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01年00期

9 杜量;;女性主义视野下多丽思·莱辛《野草在歌唱》中的玛丽[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10 韦朝晖;;后殖民主义视阈中的《野草在歌唱》[J];钦州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本文编号:26819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6819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6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